第102章 102(第5/6页)
什么叫做社牛,这就是社牛了!
人家凉州来的百姓,畏畏缩缩满脸忐忑,生怕江县这边不接收他们。
可这群江县人呢?
走在‘流民’当中,越看越兴奋,越看越满意!因为人太多,吃的根本不够分,最后基本上都把馒头分给了小朋友或者老人。
天啊,那可是香喷喷的大白馒头!
收到馒头的小孩,以及老人眼睛都直了,表情晕晕乎的像是在做梦。
而准备来这里入伍的年轻男子,看着这一幕,心里震惊之余,也倍觉兴奋踏实。
他们果然没有来错地方!
这里的人,可真是又大方、又热情,如果在这个地方参军,那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县城里的人最先收到消息,出来‘抢人’。
那各个村子里的江县人,自然也不会落后啊!
他们最近又是忙着搞城建,又是忙着种大豆、棉花,接下来还得全县城铺路,活儿真的太多了!
因此一瞧见有人过来,各村各户都往家跑。
至于为啥不来县区先抢人。
哎呦,都是苦难人,人家连肚子都填不饱,又担惊受怕来到咱江县。肯定得先带着吃的,给人家填饱肚子嘛!咱又不缺这口吃的,大方一些,再者说,流民们吃饱了,干活儿也有劲呐!
一时间,各个村子互通消息,整个县区都激动了。
因为,来的人太多了啊这次,估计每个村都能分到不少人呢!村子里男人都去训练了,于是女人们负责带着粥饭、馒头,和老人,孩子们一起抬着,成群结队赶来县城。
地里的活儿先停了,不差这一天,多抢点人才是要紧的啊!
等瞧见县城外面乌央乌央一群人以后,江县人眼睛都直了。
娘嘞,这次咋这么多人啊?
不管了,反正现在人来的越多越好!
他们提着粥桶,拿着馒头,呼啦啦挤进人群,见人就分。
“妹子,来来吃馒头,你带碗来了吗?带了?太好了,来,我给你盛饭!记住啊,我们是县前村的。”
“我们是大江村的,来吃我们的馒头——”
“吃饱没,不够吃再来一碗!我跟你说大哥,吃饱了,就跟县太爷说,你想来我们顾家村,我们村人可好啦。”
凉州的百姓们惊呆了。
他们看着热情的江县人给自己递馒头,粥饭,神情非常恍惚。可恍惚过后,又觉得无比熨帖,一路过来的那颗担惊受怕的心,都被这香喷喷的馒头、热乎乎的粥饭给熨平了。
和这群凉州百姓相比。
江县人真的太热情,太自信,浑身都带着某种说不上来的蓬勃朝气。或许江县人自己察觉不出来,可如今看在凉州百姓眼中,每个人都能看出这里的人,和外面人是不一样的。
他们活的很肆意舒坦。
看着可真让人艳羡啊。
凉州的百姓们心里羡慕,同时迫不及待的吃了一口白面馒头,那个香喷喷的滋味,让很多人眼泪都流出来了。
人群当中。
周禾的老娘也有幸分到一个白面馒头,一家四口人小心翼翼又珍惜的分食。
周禾拿着那小块白馒头,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随后兴奋道:“媳妇儿,爹,娘,你们快吃,香的,好香!这还是我这辈子,头一次吃白面馒头呢!我喜欢江县这个好地方,我们一定要努力留在这里!”
这话,让周禾的爹娘眼泪怎么都止不住。
许多凉州来的百姓,都是第一次吃白面馒头。
后来他们加入江县,日子越过越好,吃过太多太多次馒头,可都没有今天这顿香。
大概这就是某种——幸福传递?
当时江县第一次大丰收缴纳粮税的时候,县太爷请江县人吃了一顿白馒头,让很多人过了这么多年都念念不忘。
如今的江县人,也能把幸福传递给别人了。
城门上方。
陈庚年看着下面发生的一幕幕,只觉得眼前发黑。
你们知不知道这是哪里来的人啊,先打听清楚再去抢行吗!那是凉州来的正经百姓,不是流民!
这要是接收进来,妥妥就是在当二五仔啊!
可现在已经没人管什么二五仔不二五仔了。
江县发展到这一步,大量招人,就是大势所趋,谁也拦不住。
城门下面。
陈申的馒头已经发完了,但不知道为何,以前每次都对流民们特别热情的县衙,这次反应速度竟然这么慢。
于是陈老爷急了啊!
怎么回事这群小子!
人家流民来了,官府这个时候第一时间就要来刷好印象啊!好印象给出来了,民心迅速安抚好,过两天就能开始干活了!
“陈——咳,县太爷!”
陈老爷一个回头,就瞧见城门楼上的自家儿子,张嘴就要喊名字。喊道一半才意识到不对,立刻改口:“这么多可怜的人来到了咱江县,赶快让县衙行动起来,安排他们住下啊!您不是一向爱民如子,为百姓排忧解难吗,大家都等着你发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