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姜府白事(告别章)(第3/3页)
且辛幼萍是之后才知道,圣神皇帝此时也西巡长安不在京中。
此时她只是有些怔怔站在门口。
倒是留守姜府的女卫,显然极有经验,她也不因辛幼萍是年轻女娘而怠慢,只问她要不要留下名帖,等大司徒回洛阳再递上。
而见到辛幼萍取出的是‘红牌’,留守女卫都惊了一下——
还好她毫无怠慢且留心多问了一句。府上会发的朱头木牌可不多,必是重要之事。
于是她按照大司徒之前留下的话,并没有让辛幼萍离开,而是带着她进入皇城入东宫请见皇储。
辛幼萍有些忐忑。
她想过入京后的许多情形,见大司徒怎么问好行礼,见王相又该说什么。
可,真没想过会直接入东宫见皇储。
*
监国的皇储亦穿素淡常服,神色中有着难掩的沉郁之色。
然殿下虽心绪不佳,待她却很和气。
而见东宫属臣收下那一箱钱币后,辛幼萍一路上悬着的心,终于有些落下了。
就在她告退时,就听皇储问起她入京后的居所,得知辛相的安排后,沉吟片刻道:“不如你留在东宫吧。”
这些年女儿常去拜访王相(吃点心),曜初自知王相府中倒有的是房舍,但并无与辛幼萍年纪相仿的女孩为伴。
曜初问过辛幼萍的年纪,也只比阿鲤大三岁。
既如此,倒是留在东宫为好,一来东宫中女官与女孩子都多,也便于一同读书;二来……两个孩子都算是失了祖父的,也可彼此有个慰藉。
曜初瞧得出:阿鲤在自己跟前一直表现的很懂事坚强,想来是怕惹她伤心。毕竟她还要监国,有诸多朝政庶务需要料理。
但阿鲤从小长在姜府,尤其是阿鲤六岁后姨父就致仕了,更多陪着阿鲤,给她做了不知多少点心。
此时亲人故去,那孩子如何会不伤心。
**
辛幼萍留在了东宫。
那是她第一次见到武赪郡主,见到她此后相伴一世的皇帝。
当然,此时的幼萍并不知多年后的事。
她只是按礼数上前问好。
十四岁的郡主眼睛红红的,显然刚刚哭过,但见到她却并不疏忽冷淡,而是抬眼温声道:“你是辛司空的孙女?我听阿娘说你是从陇西道赶到京城,真是辛苦了。”
*
在辛幼萍住到东宫后,武赪确实多了可说话的人——
毕竟她的亲妹妹还太小,才五岁有余。虽然妹妹现在也在哭,也想去姜府寻太母,寻阿翁。
但武赪知道,妹妹会渐渐忘记的,与武赪相比,妹妹去姜府其实没有太多。
而且,武赪作为长姐,会好生照顾妹妹,却无法与此时还是孩童的妹妹共同分担这份痛苦和伤痛。
于是,她与比她大三岁,也才失去祖父不久的辛幼萍,倒是更能分享彼此的伤怀。
而这一夜,她梦到了小时候的事——
武赪从小就吃的出各种点心的区别,譬如桂花糕若不是王相府上的,可不能糊弄过她。
而从前她在姜府吃的点心,自然都是崔朝亲手做的。
但是后来几年,武赪注意到姜府出现了好几个厨娘,在学做菜做点心。
而去岁,崔朝将两盘点心端给了阿鲤。
那是阿鲤第一次没有尝出来,哪一盘是厨娘做的,味道实在是一模一样。
崔朝见此方笑道:“阿鲤都尝不出分别,她自也尝不出来的。”
武赪自梦中醒来,取过棉帕抹去眼角的泪水。
她坐起身来望着窗外,看向长安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