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武承嗣状告大司徒(第3/3页)
皇帝允准。
于是在这个夏日,素来不忿不敬的世家颇多被牵扯进此事,多有罪及流放者。
武承嗣如此‘顺藤摸瓜’大肆牵连,朝上哪里还敢有什么正经朝臣去支持他?
当然,在武承嗣心里,倒没觉得失去某些朝臣的支持,有什么可惜。
在他看来,这次是大大讨好了皇帝姑母。让她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和杀伤力。
且他已经无父无母,若在朝堂上也没有根基,完全只能依靠姑母。那么……武承嗣自己想着:在听话和好用这方面,他岂不是远胜于出身李唐的子嗣?
**
让姜握觉得,武承嗣这个‘翻地蚯蚓’也用的差不多的事情,是卢照邻。
卢照邻陪伴孙神医到了最后一刻。
之后晋阳公主回到洛阳,他却没有即刻回洛阳,而是先从华原回了一趟长安。
而回到长安后有感而发,卢照邻写下了一首《长安古意》。
此诗文精妙,也很快刊登在了报纸上,为天下诸人所见。
武承嗣当然也看到了。
因此,在卢照邻刚回到洛阳的第一天,甚至还没进城门,就被武承嗣带着金吾卫的人抓走了。
*
姜宅。
姜握手边放了一份报纸。
卢照邻的这首《长安古意》,全文她未必熟悉,但有一句她很熟。正是后世脍炙人口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武承嗣因为这首诗抓了他……
来回禀此事的聂雨点道:“卢司马这首诗的题目是《长安古意》,武承嗣冤他深念李唐,更有,诗里有一句‘梁家画阁中天起’。”
梁家,是东汉出了名的外戚梁冀家族。武承嗣欲多株连世家人,好为自己添功劳,于是看了这一句后,不由分说给卢照邻安了个罪名,道卢照邻在讥讽当今陛下,纵容他这个‘外戚’。
姜握冷然道:“他也配自称陛下之戚?”
原本她以为武承嗣比武三思聪明些,如今看来,不过月余的‘使用’,就让他迅速来到了跟武三思一样的膨胀期。
实在也是没有必要再用了。
聂雨点见姜握不快,连忙道:“大司徒不必担心,武承嗣的一举一动都在宫中和镇国公主府的眼皮底下。”
“如今卢司马虽暂压金吾卫,但绝没有受到什么刑罚。”
聂雨点来回禀此事也是为了一纸公文:“还请大司徒的一封手令,下官这就去金吾卫衙门放人。”
姜握起身:“不必了,我自去接他出来。”
**
夏日将尽,树上蝉鸣有些有气无力之感。
而这日武承嗣到蓬莱宫,是来告状的——
月余来,他指哪打哪儿,原本趾高气昂的诸多世家,什么崔卢郑王,都在他(其实是金吾卫)面前瑟瑟发抖。
这让他有了一种自己简直是生死予夺的错觉。
起码面对皇帝姑母不喜的世家是这样!
然而这日,武承嗣却听闻,他亲自带人抓走的一个卢家子,竟然直接被大司徒直接释放并且接走。
武承嗣记性还不错,虽然最近抓的世家人颇多,但他还是记得卢照邻是为何被他抓走的。
于是他揣上那份《长安古意》的诗词前来面圣。
其实从那位大司徒给他闭门羹吃开始,他心中就十分愤恨了,只是当时‘势弱’,他只好识趣退避,不敢再招惹。
可如今,他却是有功之人。
而大司徒作为宰相,居然包庇‘大不敬之世家罪人’!
他必然要在皇帝跟前有理有据地告一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