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帝后的钓鱼(第5/6页)
在皇帝眼里,比起乌泱泱的李唐宗亲,他家天后和儿女们,实在是太势单力弱了。
这不,此时他还没走,这些宗亲就开始欺负人了!
崔朝最了解皇帝的心意,他替宗亲们摇头道:“他们不跳出来还罢,陛下精神短,料理不到那里。可他们这一动,陛下说不得会再次加重下天后的权柄。”
夏日夜晚,蝉鸣阵阵。
姜沃仰头望着树影,笑道:“那真是,多谢他们了。”
**
形式一片大好!
以上,就是宗亲们的想法。
许多宗亲们欣喜的发现:皇帝开始怀疑天后,想要压一压天后的权柄了!
最初的证据是,皇帝并没有直接杀掉那位对天后出言不逊的太常丞,甚至天后提出的流放三千里,都被皇帝改成了罢官,依旧令人留在京城内。
这一下可是大大鼓舞了宗亲们。
于是,便出现了第一个向皇帝‘实名举报’的宗亲——韩王李元嘉。
这位敢于站出来,也是因为他资格老。他是高祖李渊的第十一子,是皇帝正儿八经的叔叔,不是普通宗亲。
且他措辞也比较谨慎,道“天后实在权重,哪怕令天后摄政,也该稍加抑损。以免将来天后威福任己,肆意妄为。”
皇帝认真听完了韩王的建议,表示会认真思考,然后客客气气送走了叔父。
宗亲们都在等着皇帝的反应——见韩王说完这番话后,皇帝虽然没有褫夺天后的摄政权,但韩王也没受到任何惩罚,于是敢于‘正义直言’的宗亲更多了。
天后上朝的时候,就屡屡有宗亲借着探望皇帝病体,来到紫宸宫与皇帝私下进言。
说的都是天后专权之事。
言辞也愈加激烈,从韩王谨慎建议皇帝‘稍加抑损天后之权’,变成了劝皇帝‘尽快新立太子,反正不管是周王还是殷王,都已经入朝听政了,立新太子后,就让天后交权退回后宫,做一个皇后该做的事情。’
皇帝均不置一词。
便有宗亲以为皇帝在犹豫,是不忍多年夫妻感情,故而便拉更多人来说服皇帝:陛下,一个人的建言,你要犹豫,这么多宗亲都害怕天后掌权欺压宗亲,你总得考虑一下了吧。
对此现象,几位已经听过皇帝遗诏,在太子薨逝后又被皇帝宣去嘱咐一回的宰相们,都颇为无语。
王神玉还私下跟姜沃说过一句话:这世上怎么这么多傻子啊?陛下这明显钓鱼呢,还真有人前赴后继把自己挂到钩子上去。
*
而在宗亲越演愈烈的攻讦中,天后依旧稳如泰山。
甚至这日难得有点闲暇时,媚娘还邀姜沃过紫宸宫来下棋。当然严承财去中书省传旨的时候,说的还是‘天后请姜相议政’。
姜沃把手中的公文交给刘祎之,就到紫宸宫去了。
严承财带着宫人们都退下去。
窗扉门户洞开,院中无人。
两人便说起近来宗亲攻讦之事——
媚娘捏着一枚棋子,边看棋局思考下一步落子,边随手在棋盘上敲着棋子道:“这件事上,我是信陛下的。”
姜沃看着说这句话的媚娘。
她听得出,媚娘这句笃定的信任,虽有夫妻多年的了解在里面,但比起夫妻情分,这句话里,更多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对另外一个成熟政治家的信任。
果然,媚娘落子后,说完了后半句话:“陛下不会为了几句流言,心血来潮的就改变自己对朝堂的布局。”
莫说优秀的,只说一个合格的政治家,都不会在大局上反复无常。
哪怕这个布局,是会有风险——话说回来,世界上哪有毫无瑕疵的布局,人能做的,无非都是当前选项里,最好的选择罢了。
而作为上位者,选定了,就会坚持到底。
就像先帝,在选中晋王为太子后,哪怕当时晋王的表现的有一些让他担心的‘年少、过于仁善柔和’,但先帝也不会再半路被人劝一劝,就想着换个储君。
作为一个成熟的优秀的政治家,他们皆是落子无悔。
会支持自己选中的继承人到底。
*
下过棋后,媚娘又给姜沃展示了下,叫她来的第二个缘故。
姜沃看着天后取钥匙,开锁,然后取出来一个黑色的匣子。
她心中已经有预感,打开来看,果然,里面有不少纸页,写着此番状告天后的宗亲名字,以及具体言语。
媚娘在旁叹口气道:“我一向自问记性不差,但国事繁多难免有遗漏——还是记以笔墨的精准,也免得将来忘了谁就不好了。”
姜沃略带敬畏地合上匣子:好一份死亡笔记。
媚娘继续道:“说来,宗亲这个时机选的倒好,算准了陛下就算动怒,也不好大动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