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实操型兵书(第3/3页)
不能当众拿出这一套兵书,不代表她不能拆分开交给自己信任的人,比如可以将戚继光将军的《纪效新书》摘录下来给吴英,毕竟专业对口嘛。
《纪效新书》正是戚继光将军总结的,当年在东南抗击倭寇的经验。主打就是海战,正好适合此时正在倭国的吴英。
而此时,连姜沃也没有想到。戚继光将军的另一本兵书,适应于防守北方游牧民族的《练兵实纪》,她竟然会给——
文成。
*
这一年深秋。
吐蕃派使者入大唐,再次请求与大唐和亲,欲为新赞普求娶另一位大唐公主。
被拒绝后,吐蕃使者显然也不甚意外,毕竟这些年求和亲事已经被拒绝过几回了。但这次他们带来了预备方案:提出想与吐谷浑和亲,并且想请大唐允准,占用吐谷浑赤水地畜牧。
二圣皆不准。
吐蕃使者不满而归。
于是就在这一年冬日,西域传来了两个战报:一是吐蕃以南面天竺国(印度)劫掠大唐商队为由,忽然出手攻打了天竺,甚至一路打到恒河岸边。
二则,西域引月部与吐蕃结盟,军队频频出现在疏勒以南,颇有觊觎大唐安西四镇之一于阗之地的意味。
大唐与吐蕃之间门,颇有战事一触即发之感。
而吐蕃的态度也很反复纠结,显然是自恃武力觊觎吐谷浑等地,但因之前战事不利又颇为畏惧大唐。
于是想秀一秀实力,再通过跟大唐谈判,来分割一定的好处,比如他们提出的吐谷浑赤水地。
薛仁贵便上奏疏,请朝堂派亲王或是重臣前来接对吐蕃使臣——
毕竟他作为安西大都督,实不能一个人又负责打仗,又负责谈判,这个责任太重他背不起,若是谈崩了,倒像是他好战图功故意谈崩一样。
非得朝堂派一个身份相当,能够谈判的人来才行。
其实最合适的人就是江夏王,既是宗亲身份贵重,从前又送文成公主入藏,当年先赞普松赞干布还对他行过子侄礼。江夏王本人对吐蕃朝堂、风俗等事也甚为了解。
但几年前,江夏王正是因年老从安西致仕。
而就在此时,文成公主上奏疏——
愿为大唐持符使节,前往安西都护府,与吐蕃使节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