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传承(第2/4页)
王神玉敏锐道:“你是想走吏部之制,提出在太医署增一助产士官职?”
姜沃点头。
只见眼前王神玉凝神想了片刻:“只怕很难,老尚书处不会批的。”
姜沃努力想说服一下王神玉:“太医署的助士只是从九品。”
太医署的官职都不高,跟着医博士去往各地的男助士,官职也都很低,说句实在的,朝中其实没有人把他们算作真正的官员。
在姜沃看来,女子助产士也可以从此例。
如此微末的职位,都不能够吗?
王神玉依旧一针见血:“不是品阶的问题,是先例的问题。”
王神玉人很风雅,但目光很透彻:“老尚书为人谨慎了一辈子,怎么会开这个先例,令女医挂在太医署,为外官职——若是你向他上此表,他一定会令你改为宫内女官品阶。”
姜沃沉默下来。
此结局她其实也想到了。
姜沃从来知道前路难行,但到了吏部后,见了这个庞大的已经严丝合缝运转的组织,才知道,要为女子入朝撬开哪怕一道缝,有多么难。
不过,再难也总要走下去的。
此时不成,未必将来不成。
于是点头,准备曲线前进:“内官职也好,总之该有的俸禄与出门在外的安稳保障有了,才有女医敢于走出去,将这助产之法带向各州。”
王神玉道:“如你所说,这是一桩有利于人口的好事,老尚书也会同意以吏部名向圣人上表。”
“只是应当还要让你再上书给皇后。”
毕竟是要增宫内女官职。
要上奏给皇后这件事,自是现在姜沃最不需要担心的一环。
*
次日,姜沃刚给王老尚书送过‘女医授内廷女官’的奏疏,回来就见元宝站在门前。
姜沃见了他笑道:“怎么了?太史局有事吗?”
“是有太……姜侍郎的信送到太史局去了。”元宝一时还有点改不过口来。
姜沃接过来。
是师父李淳风的。
“多谢。”
然而坐在桌前要拆信的时候,姜沃心头忽然有一阵无法忽视的不安。
她一时竟然不敢拆此信。
直到王尚书处打发一位书令史过来,传达令她‘具书奏皇后’的公务安排时,姜沃才回神。
她索性带上已然写好的奏疏与李淳风的书信,往立政殿来。
皇帝与媚娘原在一处,听了此事皇帝笑道:“原来不是寻朕,而是要禀于皇后的内官职事?那姜卿单独回禀,由皇后决断吧。”
媚娘笑了笑,与姜沃一起来到后殿。
女医事从一开始,媚娘就深知——最开始,姜沃甚至是半夜把她惊醒,然后拉着她说了一夜,这印象实在深刻。
“好,等我看过后用印。”
媚娘从奏疏上抬起头来,却不禁问道:“你怎么了?”
旁人未必看得出,但媚娘很快就察觉,姜沃似乎有些极罕见的不安。
姜沃取出了李淳风的信,就在媚娘处慢慢拆开。
*
熟悉的笔迹。
映入眼中的第一句,便是:“袁师已然仙逝。”
夏日绵绵,蝉鸣原不绝于耳。
这一刻,姜沃却觉得很静,静的让人窒息,像是人忽然沉入水底,听不见岸上的声音。
片刻后,她才从这种窒息的安静中,缓慢而迟缓地听到媚娘唤她的声音。
她茫然回首:“武姐姐?”
媚娘也已经见信上之书,用力握住她的手,却不忍说节哀之词。
姜沃把剩下的信看完,心中愈痛。
原来,袁师父仙去并非现在,而是一年前——怪不得,李师父去岁来信,便已在蜀地。
媚娘从未见过姜沃眼中这般失去神采的时刻。
只见她木木然道:“是了,去岁,我还梦到了师父们,醒来便觉得怅然。”那时正是宸妃事后,太史局许多官员解官而去,她直接夜宿太史局忙公务的一段时日。
李淳风信上写的分明:去岁五月,袁天罡病重。但不令李淳风告知姜沃此事,只道她当时必处在艰难之中,不要再令她雪上加霜。
之后月余,袁天罡便溘然长逝,亦留下话,要一年后再告知姜沃。
李淳风遵行,于今岁书信方至长安。
“姐姐,其实我是有预感的——李师父为何忽然自关中入蜀,又为何这些时日不来信。”
“我只是不敢深想,更不敢起卦。”
当年她与袁天罡黔州作别,袁天罡已然说过‘此生师徒一场,至今已圆满’。
他们彼此都有预见,那便是最后一面了。
可事不到眼前,姜沃依旧不想去见,不肯去想。
媚娘一直关切担忧望着姜沃,见她眼底终于渐渐有了一丝神采。
不,不是神采,是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