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佳人玉损,背棺出征(第5/9页)

自从徐佳佳被送回家之后,苏云便再度亲自照顾起白猴子来。

而白猴子也非常的懂事,大部分时间都呆在背包里,从不给苏云惹任何麻烦。

似乎白猴子也知道苏云的心情很差,因此表现的格外乖巧,只是偶尔偷偷的探出一个脑袋好奇的看看四周,随后便再度藏回到包里去。

苏云沿着县道进入到了鹿邑县之中,便开始跟四周的路人打听位置。

“劳驾,老子故居在上面位置?”

从苏云的这番话中能够明确的得知,此次他千里赶来是冲着老子来的。

而这鹿邑县也的确曾是老子的故乡,这里在那个年代名为陈国苦县。

路人很热情的给苏云指明了一个方向,而这也的确是苏云最后的选择了。

这几个月里,苏云在将徐佳佳送回家中之后,前往各个古刹名寺的速度越来越快。

他几乎走遍了各个高山峻岭,亲自去到了大夏境内的名胜古迹之地,见过古人塑像无数,但进入过超凡状态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这是最后的选择,也是苏云唯一的希望了。

他迅速按照路人所指的方向走去,走进之后这才发现,此地比他资料中查到的要气派多了。

如今的老子故居已经建成了以太清宫,明道宫,以及老子天下第一园为中心的文化景区。

在这里,不但充分的向所有的游客展示了一个真实的老子形象,更是诠释了道家文化的起源。

同时,这里之所以被苏云选定为一个目标,就是因为这里和其他地方关于老子的文化不同。

国内外一直有很多关于老子的传说,也有很多纪念老子的古迹。

但这太清宫,只是将老子作为一个普通人,而并非像老君山那些地方似的,将老子神化成仙。

再加上这里是老子生活,传道的地方,因此苏云才最终来到了这里。

真正深入了解之后,苏云才明白老子对这里到底有多深的影响。

此刻苏云来到的地方名为太清宫,而仅仅以一条紫气大道相隔为界的另一部分便是明道宫。

太清宫是现存明清时期的遗址,而这明道宫则是老子传道之地。

另一个方向的不远处就是老君台,传说中这里是老子升仙的地方。

苏云先是进入了太清宫,可在转了一圈之后,并没有发现任何超凡气息的残留,因此苏云马不停蹄来到了隔壁的明道宫内。

这里相比之下,要比方才的太清宫大上了许多。

此地游客众多,但苏云现在实在没心情,跟着他们一起慢慢悠悠的观赏景色。

他神色匆匆地出入殿中,让很多游客都投来了疑惑的眼神。

在这明道宫内,很少会看到苏云这样的人,匆匆忙忙的好像在寻找什么似的。

花了片刻的功夫,苏云在这明道宫中依旧没有任何发现,这让他心中更加焦急不已。

如果老子也不曾进入过超凡状态的话,那么他之前调查的一切就都白费了,来这鹿邑县一趟也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若是在这里依旧没有找到超凡气息的残留,苏云也将不知在去往何处找寻。

毕竟这段时间里苏云几乎将能去的地方都寻遍了,超凡气息真的很少,此处老子故居是他最后所能仰仗的希望。

默默地离开明道宫之后,苏云站在原地紧锁眉头,片刻之后方才将视线投向了老君台所在的方向。

只剩那里了,如果就连那里也没能找到超凡气息的话,就真的可以称得上是穷途末路了。

徐佳佳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几天前的一通电话,徐魁还在表明徐佳佳自回来之后就时长陷入昏迷。

谁也不知道徐佳佳这次昏迷之后会何时醒来,或者说还能否醒来。

因此苏云的心中才会如此焦急,迫切的想要找到残留于此地的超凡气息。

稍稍定了定心神之后,苏云迅速赶往了老君台,而这里也是鹿邑县独有的一大景观。

老君台对外宣称一直是老子修道成仙飞升之地,因此这地方也曾叫升仙台或拜仙台。

此地见于汉代,胜于唐代,多次毁于兵乱,后又历代修缮,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老君台台高8.84米,台底面积765平方米。

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生33层天青天之说。

才刚刚进入其中,苏云便看到了老军台上放置的四发炮弹,上面还留有记载,1938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四。

身为大夏人,对于这个时间,一定不会陌生。

据说当年神照国士兵攻打鹿邑县城,对老君台进行炮击,一共打了13发炮弹,却没有一发爆炸。

而现在留在这里的炮弹,正是当年炮击老君台的哑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