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8/11页)
黎光从最高一层取下一个小相框:一对青年男女都穿着深蓝色的硕士袍,手举着写满英文的毕业证,头挨着头笑得十分甜蜜。男孩正是二十年前的黎光,眼神单纯快乐,女孩黑发如瀑,清秀文弱,在人群中会发光,气质里有种与生俱来的孤傲。倏地,谢晓丹有点泄气,显而易见,她除了比照片中这女人更年轻,似乎再没任何优势。她的学识、见识、气质、成就,他们之间门当户对,青梅竹马,势均力敌,还一起走过那么远的路……难怪,黎光看自己的眼神,从来没有那种骄傲和欣慰,他也从来没问过她的成长、她的工作、她的梦。大概在黎光眼里,三线城市的下岗职工家中走出的二本大学生,在人潮汹涌的北京城艰涩地漂泊,能遇到自己,已经是她配拥有的最奢侈的梦。至于这张年轻漂亮的面孔下有怎样的思想、怎样的灵魂,他根本不屑于知道。
“你们是同学?”谢晓丹努力调整下情绪,当洋娃娃,也得有洋娃娃的职业操守。
“嗯,”黎光点点头,“这是我们在哥大硕士毕业典礼上的照片,其实我们在景山读书的时候就是同学,她比我还高一级,说起来算是我一路追到了纽约吧。”20世纪70年代北京景山学校的同窗,门第显赫简直是一定的了。
“这么好的感情基础,为什么会分开呢?”谢晓丹虽然失落,却全然没有怨妒,她像倾听一个王子公主的童话一般沉浸其中,情不自禁地问。
黎光凝视着照片沉默许久,深深叹了口气,最后一抹夕阳从白色的橡木窗框上掉下去,房间被沉重的暮色笼罩起来,他心里那道门也随之沉沉地关闭了。“小姑娘,等你到四十岁的时候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没有为什么。”黎光拍拍谢晓丹的肩膀,又恢复到了那个彬彬有礼、却拒人千里的状态。
2
和黎光在一起的日子虽然看起来风光,但毕竟多少有些见不得光,况且,他们之间到底有没有未来,谢晓丹自己也并不那么乐观。时光荏苒,眼见着二十九岁的她,当然也得为自己留条后路。于是在黎光不“召见”她的闲暇时光,横竖还要去应付下热心群众们发来的各种相亲对象。快到圣诞的时候,上次参加婚礼的那个女同学,突然打电话约周末K歌,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还能有这么浓郁的娱乐兴致?相亲经验丰富的谢晓丹不用问,都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她怕到时候没话说,于是打电话邀请田蓉一起去。
又有阵子没见田蓉了,对于这次聚会,她很有些期待。一年多前,两人相约在售楼处时,田蓉所表现出的“自信霸气”,还令谢晓丹记忆犹新,又过这么久,与黎光交往后,自己经见了这么多世面,这一年多的“进步”,也堪称突飞猛进。谢晓丹急于把她这份考卷交出去,不仅交给相亲对象,更要交给闺蜜看。田蓉走进包房的瞬间,谢晓丹突然觉得她哪里不一样了。身材还是一样的丰腴有加,举止也还是朴实无华,那么是气质?洋气了点吗?不对,是贵气。银红色的水貂皮草大衣,象牙白的纯羊毛连衣裙,无论胸、屁股,还是肚子,都凹凸有致得昭然若揭。谢晓丹一愣,她都快忘记了田蓉曾经也是爱美爱时髦的,看来最近房市不错,田蓉终于舍得把套现的钱花在自己身上了。
田蓉在老同学们的心目中,包租婆形象根深蒂固,大家一见她便调侃道:田老板,租金收得还爽吗?田老板,最近没再来套房?田蓉也是真上道,笑容满面地回答:“我倒是想买啊,‘国十条’一出,外地人不让贷款啦,你们谁有本事,先给我弄个北京户口?”她双手一摊,卡地亚蓝气球的纯金表在手腕上闪闪发光。谢晓丹一愣,下意识地看看自己手腕上黎光才送的卡地亚LOVE玫瑰金手镯……
好嘛,竟然是殊途同归。
“蓉蓉,你算是说对了!北京户口现在可比美国绿卡值钱!跟你们说啊,我一会儿约的那哥们儿就是北京户口,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家里还趁着好几套房,晓丹,你可要把握住机遇哦!”组局的女同学用手肘顶顶谢晓丹,说不清为什么,谢晓丹突然被这种把人明码标价摆上肉案的交易,搞得一阵反胃。
两个小时很快过去,KTV包间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谢晓丹却深深地倦怠,对这种粗糙的娱乐、市井的社交完全提不起兴趣来。结果当然是没有结果,别说是有个黎光当坐标,就算没有黎光,混迹国贸CBD的谢晓丹,怎么可能看得上穿着红都夹克,却硬要把LV包斜挎在屁股上,夸夸其谈自以为是的本地郊区拆迁户呢。京城里五环外有几套房,就值得那么得意、那么有优越感吗?俨然北京城是他家开的,恨不得来北漂的,都得去他那儿买门票。猪鼻子插葱,装象。谢晓丹打心眼里反感,一众同学使劲撮合,她却连电话都懒得留,正好收到黎光的短信,说他刚落地北京,晓丹噌地站起身,踩着高跟鞋,昂首挺胸地去赴生命里那场注定没有结果的约会了,留下身后一片尴尬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