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陈南的新治法(第3/5页)
“对方没有家属,30多岁离婚之后,就一直一个人住,这一次住院以后,也没有人来探视。”
“我觉得……如果翟主任您要问什么问题的话,等患者病情稳定下来最好了。”
“而且,对方口口声声见鬼了,家里有鬼……哎……”
“陈主任,您这边请。”
说话间,王富强带着陈南就走到了患者的身边。
这个时候,樊巧莲看着陈南,一步步的后退,再次蜷缩到了角落。
然后痛苦的哀嚎道:
“鬼啊!”
“有鬼!”
“救命啊!”
“有鬼……救救我……”
“啊啊啊……不要……不要……”
陈南这一次并没有继续逼近,而是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对方眼神,还有其面色形态。
其实,陈南有过猜测,那就是这患者是不是在装疯卖傻?
但是,很快,在看到患者的情况之后,他瞬间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有些东西是可以装出来的,但是……病,绝对是装不出来了。
中医望诊,贵在脉诊,而难在望神。
望神,讲究很多,不仅是体态面色一类的,而且是涉及到了一些特殊的变化,可能有微表情,或者是一些细微的动作和神态。
但是,望神却也绝非这么容易。
古言有云:望神者,可看心也,可观命也,可望寿也。
当然了,这种言论有些偏激或者过于夸张,但是很多时候,“望神”绝对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而望神的积累,其实是要源自于丰富的临床。
医生是接触陌生人最多的一个职业了。
这种接触,代表的是和患者有直接沟通交流的过程。
举个例子,一个六十岁的老中医,擅长脾胃病,而每天有50-60名患者,假设一周5天门诊,这数据并不夸张,甚至很普通。
这样一来,一周要遇见300名患者,一个月就是1200名,一年是15000名患者左右。
而三四十年的临床经验下,他可以看见多少人?
五六十万的患者!
如此长年累月的积累下,而且大多数都是一些基础常见病,如此情况下,他难道做不到望而知之吗?
患者还未开口,对方就能说出对方体质和疾病,这一点也不夸张。
这就是中医的经验!
望神,也是在这样的时间积累中形成的。
所以说,陈南在刚才看到对方第一眼之后,内心就已经有了想法。
这不是装出来的,也装不出来!
犹豫一番之后,陈南从口袋里取出一根特质的香木,然后用打火机点燃。
伴随着一股氤氲的香味飘散开来,房间里没有多久,就被这种特殊的香气给充斥了。
这是陈南自制的一种香料。
取自檀香、沉香、龙麝香……等一类的中药做成的香料。
当然了,这个东西,陈南也是学习的其他人。
只是……对方用来做坏事儿,而他要用来做些好事儿。
芳香,可开窍也!
芳香,也可行气!
陈南要做的,就是让患者在这种空间里感觉到舒服。
果不其然,樊巧莲还未有其他动作,房间里其他人却都感觉有些舒适。
片刻之后,樊巧莲似乎也被这种香味给影响到了,眼神里不再是刚才那么激动了。
中医认为,精神病,也叫癔症、癫症、狂症,症状虽有不同,但是却也是源自于五脏六腑的影响。
所谓五脏藏五志。(可以参考插眼)
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
而樊巧莲的情况,按照对方的症状而言,病不在魂,伤魂者,魂不守舍,行事如行尸一般,失魂落魄。
同样,也不是伤到了意,意就是意念,指人思维活动的活跃度,过度的思虑就会损害脾藏。
所以才有了劳思伤脾这个说法。
志指志向,属精神活动。志虽出于心,但其坚定不移,须依赖于人体精气的充盛。肾藏精,是一身精气之根。肾精充足,志方能坚。
所以呢,往往小朋友有大志向,并非完全是小朋友无知,而是小朋友精气足,肾精不亏。很多被酒色掏空之人,大志向往往也不过是“集邮爱好者”,搞定一万个女人之类(这句话是老手扯淡)。
至于肺藏魄,这个魄字,解释起来比较难,因为认为人有三魂七魄,这个魄讲究就多了,有尸狗、伏矢、雀阴、臭肺、天贼、非毒、除秽,藏于肺中。
1、吞贼——吞噬能力,可以理解为吞噬细胞的能力。
2、尸狗——警觉能力,有的人警觉性很高,轻微响动都能使他大脑惊醒。
3、除秽——清除脏腑的污秽亥时开始干活。
4、臭肺——呼吸能力。
5、雀阴——生殖器恢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