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你是变态吗?(第4/6页)
这……闻啥呢?
而且这个部位,多少有点私密好吗?
腹股沟在哪儿,人家患者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你干啥呢?”
患者的老公当下有些脸色不好看了,忍不住看着陈南就问道。
【叮!恭喜你,收到来自患者家属的差评,差评等级:中级。】
陈南愣了一下,这才反应过来,但是他却没有丝毫的紧张和慌张。
这个时候你要是紧张了,反倒是让人家觉得你多少有点不怀好意。
陈南索性说道:“闻气味。”
听见陈南这话,顿时阮勇毅愣了一下:“闻气味?”
虽然说,现代医学基本检查是视触叩听,没有闻气味,但是很多疾病都是有专属气味的。
就比如糖尿病酮中毒病人有特殊的烂苹果味;敌敌畏中毒可有刺激性蒜味;肝昏迷患者有肝臭;尿毒症患者有尿的气味。
但是,现在基本上现在很少有医生会根据气味来诊断,或者说,他们有关于诊断更加直观和清楚的检验办法,比如抽血化验拍片什么的。
所以,闻气味这种诊断方法,某种意义上其实已经被放弃了。
以至于听见陈南的话以后,周围几个医生包括患者以及家属在内,都愣了一下。
陈南见状,只好解释道:“中医望闻问切,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根据气味,是可以辨别出一些东西的。”
“中医认为,病体产生气味,主要是由于汗液受湿热邪气熏蒸而产生的特殊气味,同时还可由于人身某处生有恶疮,疮疡溃烂流出脓水而散发臭气所致。
人体患病后,汗液是邪气外出的途径,因感受的邪气不同,所以病体产生的气味也不一佯,临床上我们可根据病体的气味,来判断邪气的性质。”
“而除此之外,对于呕吐物、汗液、痰液、尿液、粪便、脓液,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听见陈南这么说,大家都才反应过来。
阮勇毅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问道:“小陈,你看出什么来了吗?”
陈南点头:“嗯,有一点。”
阮勇毅连忙问道;“情况怎么样?”
陈南直接摇头,干脆利落的说到:“不太好。”
“伤口处无微香,一般来说,久病之躯若出现此种体味,预示着疾病将向着好的方面转化。
正如《瘟疫明辨·卷一》所说:“……以人身脏腑、气血、津液,得生气则香,得败气则臭……”
“患者的伤口有恶臭腐败的臭味,而且其中还夹杂着一些腥味儿。”
“一般来说,这种臭味比较特殊,并不是那种风湿之邪久羁肌表化热,出现的汗出色黄而带有特殊的臭气。”
“所有臭味,但是略带腥躁之味。”
“躁为邪气内攻,气血脏腑精气衰败之象。”
“而腥为素体阳虚,阴寒内盛所致。”
“但是,患者腥躁不显,而是初露,说明……可能是气血凝滞所导致的味道。”
说完,陈南对着患者说道:“你张开嘴,我看看舌头。”
此时的陈南,没有了刚才的扭捏,反倒是自信坦然,满脸端正之态。
其实,做主治,做主刀,必须要具备这种气质,你首先要让患者相信你,你在诊断的时候,心态才会平和,因为中医多和医生主观态度有关系,所以讲究的便是诊断时心态要平。
讲究一个平气。
陈南随后把手搭在患者的碗口寸关尺部,然后盯着患者的舌苔,双目聚精,一言不发。
舌苔很淡,舌色也很淡,但是淡中有紫。
紫色,其实就是一种气血凝滞之象。
虽然不如血瘀的黯淡之色,也不如气血衰败的烂腐之色,但是紫色的其实就能看出来气血不和的征兆。
正常的舌象为淡红舌,薄白苔。
色为营血之标。
而苔为气之象。
陈南感受着患者舌脉变化搏动,内心的思考,也越发真切起来。
患者应该属于气血凝滞之相。
之所以出现久不愈合的创面,原因应该是气血凝滞,郁而化热,致使热胜肉腐,血肉腐败而为脓。
而产生的腥躁之臭味,是因为患者气虚血瘀从而导致。
淤为躁象。
虚能腥败。
而气血的盛衰也直接关系着外科疮疡的起发、破溃、收口等,对整个病程的长短有一定的影响。
气虚者难于起发、破溃,血虚者则难以生肌收口,甚至气血虚弱无力抗邪托毒,毒不能随脓出而解,导致邪毒内陷,侵入营血,内攻脏腑,引起危重症的发生。鉴于此,治疗时还必须考虑患者气血盛衰的情况,常用补益托毒之剂,通过补益气血而扶正托毒外出,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想清楚之后,陈南脑海里自然多了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