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突发事件任务!(第5/7页)

而考核之后,第二天公布结果和排名。

笔试前十名可以参加31号上午的面试。

最终成绩,笔试占50%,面试占50%。

但是,如果没有办法考进前十,所谓的笔试成绩就没有了意义。

看完之后,陈南不免增添了几分压抑和紧张感。

考试的内容很多,中医四大经典之外,还有中药方剂针灸学等。

而距离考核时间,只有两周不到。

说明人家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考基本功,突击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不过,中医这么多东西,你想要突击也不可能。

陈南现在也没有参加过类似的考核,不清楚大家都什么水平,一时间心里竟然有些没底。

但是,仔细一想的话,陈南觉得自己也是有底气的。

温病专家级。

马上就可以完美级了,等庞福叶出院以后,系统就给自己送来了奖励。

而诊断学里面,望舌、脉诊水平很高,中药学方剂学都是专业级,在四十岁里面,陈南感觉是难寻对手的。

针灸也不差。

唯一的短板,可能就是经典了。

但是,《伤寒杂病论》自己有精通级的心得。

非要说短板的话,也就金匮要略、和黄帝内经这两个方面。

但是……这两本书,自己不说倒背如流吧,从学医开始,就被爷爷盯着背诵,这一身童子功,到现在也是熟练背下来。

虽然理解差了不少,但也不差。

这段时间,自己完全可以在这几个方面下下功夫。

就在这个时候!

忽然一阵提示音响了起来。

【叮!恭喜您,两周门诊人数412人,好评率95%,差评率3%,超额完成任务,获得奖励:白金宝箱。】

陈南看着奖励,这才反应过来。

这是……余致富和张保善的奖励到了?

当初自己和对方竞争们真的时候,获得了这样的任务,如果两周门诊人数超过了300人,就能获得宝箱。

陈南这两周,因为温病看的不错和小儿推拿的帮助以及上过电视等诸多原因,口碑传了出去,病人不少,三天门诊就有两百多人。

这两周下去,竟然有412人。

虽然辛苦了点,但是看见白金宝箱,陈南还是有些惊喜的。

【叮!恭喜您,打开宝箱,获得王冰《黄帝内经-素问篇》高级心得感悟……】

陈南看着奖励,差点激动的跳起来。

太惊喜了。

真的是缺什么来什么。

王冰可是《黄帝内经-素问》发展至今不可或缺的一环啊。

可以说,王冰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做出卓越贡献,其功绩是伟大的。

《黄帝内经素问》能比较完整地保存下来,与王冰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求实的学风是分不开的。

王冰从先师张公处得到《素问》秘本,又与齐梁间全元起《内经训解》本相参校,并“精勤博访”,刻苦钻研,结合自己的学术思想和经验,采用合篇、别目、移章、增补等方法对《素问》进行了重新编次。

他的学术态度十分严谨,他在校勘、注释《素问》时,凡是他自己所加的字,都用红笔书写。

通过补夺、正误、删衍、润色等具体方法进行了全面校勘、训诂、注释和发挥,历时12年,于公元762年方辑成《次注素问》,计二十四卷,八十一篇,使原来残缺不全、脱简讹误重复甚多的医学经典得以定本而广为流传。

其实,《黄帝内经-素问》这本书的由来,本来就没有一个准确的消息。

素问,就是黄帝和一些大臣,主要是岐伯的一些平素问题和对话。

至于怎么流传下来的,也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但是,这本书却成为了后来中医发展的一个主要根基所在。

而王冰对于《内经素问》的理解,绝对属于一个大咖的范畴。

即便后来人如何解读内经,也绕不开王冰。

得到这样的奖励,陈南自然是喜出望外,赶紧点开了心得,开始学习。

……

……

而此时。

孙沐正在上班,偶然之下看到了抖音上关于庞福叶的消息。

看见对方明显好转的气色之后,孙沐坐不住了!

他赶紧联系到了父亲,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副院长孙忠书。

孙家在晋省扎根多年,主要的影响力就在中西医结合医院这边。

孙沐直接问道:“爸,你认识源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的人吗?”

此时,孙忠书正在和院长邓明闲聊,听见孙沐的话,好奇了起来。

“源城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我认识王厚普,但是……他好像退休了,怎么了?”

孙沐打开抖音,把庞福叶的事情给父亲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