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我打工供他上大学?15(第2/5页)
身后再次传来那女生的声音,青青顿下脚步,手里相机刚刚重新装填好交卷,三人嬉戏着从她身边越过,其中年轻女孩无忧无虑活泼可爱的脸异常显目。青青记得这张脸,原主李小青的记忆最深刻脸孔之一,许玉书的女学生李妙,以及她的‘好兄弟’们。几人远去,对话却犹在耳旁,他们要去‘于老师’家庆生,且‘师母’很不讨人喜欢。
没有李小青,没有许玉书,却还有千千万万个相同的他们,而李妙的性格注定她会走上相同的道路,看不到同为女性的‘师母’的压抑与付出,只看得到文质彬彬受人爱戴的‘于老师’在婚姻中多么痛苦。她想拯救于老师于水火,却将本就陷入深渊的师母推向更绝望的地狱。她天真,她善良,她相信着爱情,反对一切没有爱情的婚姻。
弄堂小巷中的风裹挟着烟火气息迎面而来,两侧的围墙中传出声音皆是家长里短,青青举着相机,遇到好奇的老人搭话,便向他们解释自己是摄影爱好者,进来拍些老北京的影像。
很快,弄堂深处传来争吵声,来跟青青搭话的老太太探头听着,对青青这个陌生生撇撇嘴,“您瞧,于老师家又吵吵起来了,真是造孽啊。”
“于老师家经常吵架吗。”青青随口问。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老太太和青青一起,走到拐角处,朝里面的巷子看去,一位穿戴洗的发白的旧围裙的中年妇女揪着个身穿旧却体面中山装的文质彬彬中年男子的衣领发疯似的叫骂:“你到底为什么这样对我!为什么!你叫学生来给你过生日,却一句话都不跟我提,等他们来了看到我只给你做了稀饭馒头,指责我拿了你的工资不给你吃饭!指责我是母老虎,是铁公鸡!”、
“可谁知道,我宁愿喝汤水也要让你吃饱喝足,我一件衣服缝缝补补七八年,也要年年给你置办体面!我对你掏心掏肺,你就是这么待我的!你听你的学生怎么指责我的!她悄悄跑来厨房,请我善待你!!!”
“于生文,你倒是说话啊——”
方才在路上遇见的女学生李妙和她的两位同学无措地站在一旁,李妙娇俏的脸颊上已经布满泪水,被这位发疯的师母吓得。文质彬彬的于老师被巷子周围探出的脑袋看得脸皮发紧,立刻抽开自己的衣领,拉着妇女回到家中,“有话我们回家说,别在外面——”
李妙哭着跟进去解释:“师母,我不是那个意思,你别打于老师——”
龙爱国两人紧紧护住她,三人的声音,于老师夫妇的声音,被一扇门阻挡隔开,周围看热闹的人群很快收回视线回家,青青放下相机,方才的画面已经被她留存,身侧的老太太好奇地对她的相机探头探脑,嘀咕:“小姑娘,人家吵架的画面你也拍啊?这有什么好看的?”
青青拉下口罩,对这位跟自己分享八卦的老太太柔和一笑,美丽不可方物的面容展现在老人面前,老太太倒吸一口凉气,在她哎呦哎呦惊呼出声前,青青连忙说道:“奶奶,我是希望杂志社的记者,特地出来暗访,您千万不要声张,等杂志专栏出来了,我送您一本。”
老太太搓着手,跟在青青身边,家中人喊她回家吃饭,老太太不耐烦摆手,这美的晃人眼的小姑娘要请她去茶馆坐坐拍照做专访呢,哪有时间在家吃饭。
在老社区外新开的一家茶楼里,点了几份新式茶点,等老太太吃饱喝足了,青青为她拍好照片,才坐下打开录音机,煞有介事地请老太太聊起弄堂里的故事。
老太太七十多岁,在弄堂里住了几十年,里面发生的所有故事都是她人生经历的一部分,她问青青想些什么文章,青青想想,“有关种花国已婚妇女的专题,比如您,比如您的儿媳,那位于老师的妻子。如今是新时代,可咱们很多妇女却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她们的人数并不是一个小数字。我们得让大家看到这一群体,了解她们,帮助她们。”她在这个世界的假期还很长,几年来在全国各地游玩浑然忘我,差点忘记原主的命运正是终结在今年。
今日之事突然令青青起了些兴致,一些改变‘李小青’们未来的兴致。或许,因为太无聊,青青想了想,这样总结。待回到穿越局,系统如果胡乱八卦她为何不全心全意度假,就这么回答它。
穿着黑棉褂子和黑长裤,梳着短发,精神奕奕的老太太坐在茶馆里面朝镜头的画面缓缓映在底片上,老人娓娓讲故事的声音在茶馆的窗边,在午后的阳光中被记录在录音机中。像于老师一样的家庭并非个例,从那个年代过来,不少夫妻其中一方为了另一半能获得更好的未来而放弃了自己的学业、事业,专心照顾家庭,可这样有情有义的选择,大多并没有得到感恩和回报,只有厌倦与仇恨。不平等的生活圈子带来的不甘与落差感,是摧毁这些家庭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