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朱标也没料到的事(第5/6页)
他居然对百姓说了朱元璋刚才说的话,把官场潜规则告诉了百姓。
虽然现在百姓是主动献东西,但有的官员可能会认为这是民心和政绩的体现,炮制一场“民心作秀”。所以他不能收大家的粮食。
百姓仍旧不肯散去。在交涉中,朱标紧急决定,在城门外临时开个市场,贩卖布匹、水果、书本、油盐等日用品,让百姓们用粮食交换。
粮官也来到了现场,带着人清点百姓的粮食,将粮食换成“粮票”。百姓们拿着“粮票”就能在市场里当钱,换自己想买的东西。
朱标喊完之后,有官吏骑着马,把朱标说过的内容,沿着百姓长长的送粮队依次吼了一遍。
然后,粮官开始收百姓的粮食,并把百姓的粮食换成特制的票据。
另一边,工匠们有条不紊地在城外空地搭建木棚,为新的交易市场做准备。
百姓们用手中的粮食换了纸,有的离开了,有的留下来等着交易市场建好。
还有的人聚集在一起,选出一个有文化的老先生,主动接触朱标,询问朱标需要什么帮助。
这些老先生都杵着拐杖,按照大明的法律,他们见到了朱元璋都可以不跪。所以他们可以破口大骂燕王和曹国公两个哥哥不靠谱,怎么能这么欺负咱们年少的、可怜的知省标儿。
还有老人“倚老卖老”说自己已经八十多岁,可以用拐杖帮可怜的标儿抽他两个哥哥。
朱标哭笑不得,赶紧阻止。
“这是皇上的决定,哥哥们也不是故意欺负我。”
“皇上这个决定很英明,现在正是出征的好时机。”
“哈哈哈,不是朝廷不送粮,是北直隶能够自己负担,正好立刻出兵打东北一个措手不及,这也是兵法啊。”
“放心,草原的人已经被打跑,现在他们已经乱了起来,明年后年大后年他们都没空南下。东北也平定后,北直隶就彻底安全了。我们会过得更好。”
“对,对,还有高丽。高丽也是大明了。”
“倭寇?现在廖叔……廖元帅已经亲自带兵剿灭倭寇,很快就会有好消息。”
“别担心,来了也不用怕。大明的军队会好好保护大明的百姓。”
“对,有咱们的大明军在,什么都不用怕。有什么危险,都有我们顶着,对吧?”
朱标问身边执行保护任务的一个将领。
这个将领虽然不年轻了,但朱元璋不认识,可能是刚提拔起来的。
那个将领立刻大声道:“对!”
老人们立刻围绕着那个将军笑起来,不断夸他。
王亮虽然年纪大了,但他耳聪目明。
他心中情绪十分复杂,偏偏身边还有个赵老先生在那里叽里咕噜,嘴里一刻都不停歇,吵得他心绪更不宁。
朱元璋的表情越来越得意。
他恨不得大吼一声,看!这就是我的标儿!我的儿子!大明的太子!
“朱老大人,你不去见小大人吗?”赵老先生啰嗦完后,问道。
朱元璋摇头:“让他先忙,我不去打扰他。”
朱元璋继续静静地站在树下,看着被人群围得连脑袋顶都看不到的标儿。
他的身后,几位老儒打扮和护卫打扮的人也静静地看着人群,脸上满是自豪。
朱标陪着老人们说了半日的话,粮终于收了大半。
但让朱标无奈的是,眼看着队伍少了大半,卫兵跑来告诉他,得到粮票的百姓回去通知同村同乡,还有更多的百姓赶了过来。
这没完没了了。
朱标头疼极了。他只是想卖卖惨,帮北直隶扛过粮仓空了的恐慌,然后给富商一个“新的上船机会来了”的讯号。
哪知道,他卖惨卖过度,刘琏的配图和配诗都太过优秀,让百姓们都可怜他这个被“欺负的”小知省,来帮他出头了。
真是万万没想到。
朱标当机立断,一边继续派兵劝说百姓们回去,北直隶缺粮是暂时的,明年春天,他就能凑集到更多的粮食,不需要百姓自己节衣缩食给他送粮;一边派更多的官吏来维护秩序,扩建市场。
朱标最终规定了五日“市场期限”。在这五日,百姓们可以用粮食向官府兑换“粮票”,用粮票在市场里购买急需的日用品。
这些日用品,除了朱家商铺和兵营里积存的东西,还有城中的商人也前来支援,愿意承担这部分支出。
百姓付给他们的粮票对他们而言就是废纸,不能向官府索要东西。所以他们此次来就是做慈善,相当于用其他商品向百姓购买粮食,然后再把粮食转送给官府。
不过有朱标在,这慈善就不是纯粹的慈善。
商人们相信,自己手中的粮票越多,上明军保护的下一次出航商船的机会就越大。
朱标这个点子,将事情控制在了他原本的计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