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卷 此间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第35/101页)
他把她放在桌上,给她清洗伤口贴纱布。清理脚板心时,她脚下全是碎玻璃渣,混杂着血,像只血淋林的刺猬。
他有一瞬间无法呼吸,轻吸一口气,拿镊子给她拔碎玻璃。碎发遮住了他的眼睛,他眼眶湿了。
分明知道她此刻已感受不到疼痛,他还是轻轻给她吹气,生怕弄疼她。
“言格。”她忽然发声,面无表情,“我要回家。”
言格一怔,抬头,不知道她什么时候醒了。
她异常平静,黑眼睛寂静而清澈,死板地重复:“我要回家。我要回言格的家里去。”
他知道现在的她,是甄意。
全城都在找她,此刻她过不了关卡。但……他拿纱布给她包好脚掌,应道,“好。”
九溪言庄。
夜风清瑟,无边落叶。
南侧一处庭院的木楼里,灯光朦胧,照映出雕花窗户上一幅幅古典水墨画。这楼像一只古风灯笼,清幽雅致,在夜里散着葳蕤的柔光。
甄意蜷在客厅的小榻上,裹在毛毯里,露出缠着纱布的手臂和脚掌。她睁着眼睛,一瞬不眨盯着言格,目光笔直,用力,像坚守着某件不能丢失的珍宝。
言格抚她的额头,她没有抵触也没有退缩,对他完全无戒备。
过关回来的路上,她没说话,也没动静,只是缩在他怀里,紧紧抱着他的腰身不肯松开。或许很累,却不肯闭眼睛,仿佛生怕一松手一闭眼,他就不见。
到了他的家,她才终于安心。抱她下车时,她舒了一口气:“安全了。”
言格的心狠磕了一下。她闹着要回这里,是担心他的安全。
良久,她清黑的眼眸缓缓回神,细眉蹙起,有些难受。
“怎么了?”
“肚子饿了。”
他悬着的心瞬间落了一半。已经过了饭点。“我去厨房叫人给你做饭。”他刚要起身,她攀住他的手,“我想吃你做的,要松仁玉米。”
“好。”他复而坐下,拇指轻轻摩挲她的手背,好一会儿才起身离去。
甄意望着他离开,神思迷糊,累了。合上眼,一行清泪从眼角坠入发间。
深秋的夜里没了夏夜小虫的吱吱叫,只有不知哪里的溪水潺潺,还有叮叮咚咚如水般清冽的乐声。驱邪铃在夜风里吟唱着远古的歌谣。
甄意缓缓睁开眼睛。
即使是夜里,塔楼里也亮着蜡烛和纸灯笼。
甄意脚上裹着纱布,走上木楼梯,脚像踩在刀尖上。一层二层,她不做停留,上去第三层。
油灯,烛火,月白灯笼,古老安静的阁楼里,一室清雅墨香。
一壁一壁的黑色书籍立在玄色的书架中,沉默,稳重,带着肃穆感,叫人心怀敬畏。
开着窗子,夜里的风吹进来,甄意打了个寒战,看见古老书架的底座上拿篆刀刻了数字:2005,2006……2017,竖梁上刻着1,2,3……11,12。一目了然。一年的一个月里摆着书。书下的横梁上刻了数字。有的刻着1~7,有的1~3,有的21~31。是天数。
十二年的漫长,汇成一室沉默而无声的黑色线装书。
她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攫住,压在她的胸腔,喘不过气。她立在中央,不住地回头看,原地转了好几圈,惶恐而忐忑,不知该从哪里看起。
最终,她的目光落到2017,04的空间上。摆了2本书,第一本1~20,第二本21~30。
是今年,他们相遇的四月,那一天是21号。
她肃静而不安,心微微发凉,细细碎碎地颤抖起来。
把第二本抽出来。纯黑色的线订笔记本,质地很好,拿在手上,温润,厚重。翻开是米白色的纸,没有线条,没有杂质。
小号毛笔的行书,行云流水,清秀隽永:
“2017年4月21日
你好。
是甄家,找哪位?
在的。
老头子别怕,没事了。
再见!
请等一下!
刚才不小心拿你的风衣挡水,我洗干净了还你?
言格?
好久不见。
你忘啦,我是甄……”
落款一行小字:“今天看见甄意了。”
她的眼中浮起一丝泪雾,深吸一口气,手臂像是载着千斤的重量,把那本书塞回去。
目光下移,落到最近的2017,11上。摆着3本,第一本1~5,第二本6~13,第三本还没标数字。她拿了第三本,很快明白没标数字的原因:还没写完。
第一页:
“2017年11月14日。
(电话)
言格,今天有点儿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