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下聘、算账(不要再想不该想的...)(第4/6页)

这宋爱花没安好心,合着人家薛老三没问题,是她离婚了不甘心还惦记人家薛老三,不想让人家再婚。

真是太坏了!

刘家张罗了酒席,宴请媒人和亲家母等人。

既然已经下聘,薛老婆子就跟刘父刘母讲刘艳丽已经不在林婉晴家做保姆,而是找了另外一个临时工的活儿,管吃管住一个月给八块钱。

她自然不会把真相都告诉刘家,毕竟这老两口也不那么靠谱,要是知道刘艳丽赚钱,保不齐就红眼去闹呢。

至于在哪里干活,更没必要告诉他们。

老刘头儿还想问为啥不在首长家做保姆了,却被刘母怼了一下。

问啥?傻呀!人家二儿子也是大军官,三弟媳妇能当保姆吗?肯定得找份更体面的工作呀。

刘二弟听着薛家给姐找了工作,不禁有些心动,虽然临时工不是正式编制,可那也是工作,有钱赚啊。

在城里当临时工,也比在乡下种地强呀。

他立刻笑着给周金锁和薛老婆子倒酒,“大娘,我姐在什么单位当临时工呀?还招人不?”

薛老婆子笑道:“哎哟,那我可不知道,我们家儿媳妇张罗的。”?

林苏叶是周金锁的闺女,她给张罗的临时工作,那刘家可得记着点人家的好,以后多支持周金锁工作。

刘母就知道以后要是请大军官的媳妇给安排工作,就得讨好周金锁。

关于安排工作这事儿,林苏叶早就想到,她也没避讳。

等改革开放的风一吹起来,城里到处大搞建设,需要大批量的农民工补充劳动力,找工作是非常轻松的事儿。

到时候最大的问题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各大队、生产队因为劳动力流失而收紧,不允许社员们请假外出,偷摸外出的一律罚款。

刘家老两口也是能屈能伸的,一旦接受这门亲事就觉得处处都好,反正两百块彩礼是捞不着了,那当然不能交恶,得尽可能搞好关系才行。

他们盛情邀约留周金锁和薛老婆子吃了两顿饭,薛老三几个年轻人是受不住和老人家待着的,他们晚上去刘贺岩那里热闹。

第二天一早刘母就去林家主动跟薛老婆子表态,“亲家大度不计较,可我们受了骗误会女婿,不能就这么算了。”

他们老刘家丢人、憋气,凭啥她宋爱花就没事儿人?

薛老婆子也正和周金锁商量要去找宋爱花算账呢。

老三不好和前妻计较,她这个前婆婆却不容许人家污蔑自己儿子。你骂他懒馋就算了,你造谣他不行,这是啥意思?

老刘头儿两口子带上自己大儿子和俩高大的侄子,给薛老婆子保驾护航去找宋爱花。

老刘头儿上一次去宋家庄打听消息,恰好宋爱花回娘家送猪头肉和猪大肠,就给他们一通忽悠。

当然老刘头儿现在觉得自己是为给闺女和女婿撑腰来的。因为你宋爱花的造谣,差点让我们错过这么好的女婿,让我们闺女找不到好对象,我们能轻易原谅你么?

他们赶着马车,下午五点左右就到了红旗公社。

红旗公社猪肉佬姓张,人称张一刀,个子不高却非常壮实,肩宽腰阔跟座小塔似的。他身上常年油腻腻的,夏天赤着膀子,更是随身带着一群苍蝇。他一走路脖子、胸口、肚子上的肉都直颤悠。

这年头除了生病的真找不出几个这样胖的,一般不是厨师就是杀猪卖肉的。

张一刀家原本住在让从本公社收猪杀猪卖肉。

这样本公社的社员们如果有需要也能买点猪肉回去。

张一刀凭借自己出色的杀猪剔骨切肉的本事拿到这份工作。

宋爱花自然也跟着住到公社来,她和张一刀结婚以后没生自己的孩子,每天都要给几个继子继女洗衣做饭,她也是很烦闷。

当然烦闷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张一刀。

张一刀虽然能给她吃猪肉,却不如薛老三高大英俊,不如薛老三会哄人,不如薛老三听话,不如薛老三……

除了能吃猪肉这点,张一刀哪哪都不行。

不对比还好,一比对她就越怀念以前的日子,越发留恋薛老三。她时常拿点猪下水去收买薛家屯的孙癞子两口子,让他们帮她盯着薛老三,有什么事儿就告诉她。

她知道薛老三和刘贺岩做小买卖,赚了钱,也知道薛老三相亲。

只要薛老三相亲,她就想办法让人给对方散布点谣言,比如薛老三有不良癖好、不行等等。

反正总有父母会因为某一点不同意闺女嫁给薛老三。

她以为大部分爹娘听说男人不行,是不会逼着女儿嫁的,守活寡有啥意思?她没想到老刘头儿两口子为了要彩礼,知道男人不行也愿意把女儿嫁过去,导致她造谣败露。

其实造谣这种事儿,早晚都会败露,可造谣的人却心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