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婚后(第3/6页)

小刀看到铁皮石斛的嫩条就笑了,表示可以帮忙。

第二天,许俊生和小商坐上一辆手扶式拖来及,颠簸了一上午,来到一处看起来不小的村寨。

国营旅馆是正式单位,小刀要上班没跟来,陪着他们一起去的是小伙子的堂叔,是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神情有些拘谨,头上缠着深蓝色的头巾,他也会说点汉话。

刀二叔把他们领到一个挺大的院子里,吊脚楼上走下来一个挺矮的中年人,两个中年男人叽里咕噜的说了一串话,那矮子就领着他们往后远走。

在青石板上晒着的是一捆捆的铁皮石斛嫩条,看起来质量都不错。

许俊生和小商这一个多月来提着的心,此刻终于放下了,许俊生让刀二叔帮着问价格,刀二叔给矮子沟通了几句,说,“这些都是村里人一起去山上采的,还没定价格,得等晚上商议了再说。”

都等了这么长时间了,也不差这一天了。

为了欢迎远道来的客人,当天晚上,在矮子家的前院,点了一把火,烤了一整个的猪后腿,许多土豆和粑粑,还有一坛子自家酿的酒,很多人围在一起又唱又跳。

第二天,许俊生和小商起来后头还有点晕,刀二叔告诉他们,价格定下来了,一斤鲜条一百三,村民家里有这两天刚采挖的,若是着急制成干品,后院那些半干的两百一斤。

价格倒是比预想的还要便宜。

许俊生和小商甚至都没有还价,把所有的半干货约五十斤全要了,剩下的钱也全都买成了鲜条。

之前他觉得带来的现金太多了,这会儿又觉得还是太少了,矮个子说,要是货不够,他还可以帮着去邻村收。

许俊生倒是想,但现金不够了。

十天后,所有的石斛都制成了枫斗,许俊生和小商用麻袋打了三层包装,通过当地邮局寄回了北京。

但他们还不能急着回家,还要返回浙江,还有杭州的茶叶生意要谈。

冬至过后,下了一场洋洋洒洒的大雪。

周一早上,林雨珍小心翼翼的骑着车子往学校走,有的街口雪还没化干净,一上冻打滑,她差点给摔着了,后来干脆推着车子往前走。

许俊生出去都两个多月的,倒是给她写了几封信,可每封信的地址都不一样,她没法回,回了估计他也收不到。

她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空闲时间看看感兴趣的书,写写文章,还有学生会宣传部那一摊子事儿,这些都够她忙活的了。

第一期会刊创刊号非常成功,一千册除了提前留下的几十本,其余全都卖光了,现在第二期也马上要出了。

所有的稿子都已经审核好了,而且她敢说,这一期估计比上一期还要受欢迎。

前些天她搞了一个专题征稿,内容就是写一写你是如何考上北大的。

来稿之多,高质量的稿子之多,是她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林雨珍干脆把其他的内容都砍掉了,即便这样,甄选出来的稿件还是太多了,她准备这个月出一期,如果反响好,下个月还要再出一期。

就现在编排好的稿件,她自个儿都看了不下三四遍,因为真实的故事实在是太好看了,太感人了,太励志了。

这些文章里体现出来的,排除万难和刻苦努力的精神,正是全社会都应该提倡并学习的。

相信也会鼓励更多处在低潮或者暂时遇到挫折或者想要上进的人。

上午上完课,她和几个女同学一起回到宿舍,却并没有拿起饭盒,而是把自己的东西简单整理了一下。

陈金兰好奇地问,“雨珍,你不去打饭啊?”

林雨珍说,“我有点事儿,请了一下午假,这就准备走了。”

陈金兰笑了,“你这么急,是不是姐夫回来了?”

林雨珍点头,“是,前天发的电报,说今天下午就能回来。”

赵圆圆说,“那你赶紧回去吧,姐夫这都出差两个月了吧?”

林雨珍抿嘴笑,“别忘了记好笔记,明天拿给我看。”

几个姑娘异口同声的都答应了。

唯有刘秋敏,冷哼了一声,也说不上是羡慕,还是别的很复杂的情绪。

宿舍的人都没见过林雨珍的对象,机缘巧合,她倒是见过一回。

两三个月前,傍晚放学后,她打算出门逛逛,顺便买点零嘴儿,恰好在大门口碰上了。

林雨珍长得很漂亮,远远在她之上,这是她不愿意承认的事实,不过已经结婚了,结过婚的女人,再好看那也贬值了,没有男生肯往前凑了,她就不一样了,好几个特别优秀同时长得也不错的男生,都在给她献殷勤,都在抢着追她呢。

但刘秋敏没想到,林雨珍的对象长得那么帅,穿着特别洋气时髦的风衣外套,脸上的笑容也特别灿烂。

最主要的是,那派头一看就不是普通家庭里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