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小景的灵力开始复苏了(第2/5页)

他转过身去,背对着小景道:“御剑术,还须得勤加练习,为师传授你的剑术,只是帮助你记忆,心法口诀自己去背,还有符咒,你也要开始学习了。明日,为师让人送些空白的黄符给你,明晚戌时,还在此地,本座查你剑术和符咒。”

“画什么符咒?”小景起身,抱着剑刃追上来询问。

越无尘略一思忖,才道:“明火符。”他想起此前小景生火,因为没有火石,也不会使用明火符,把自己弄得灰头土脸的。

便觉得,对小景来说,日后出门在外,可能明火符更实用一些。

小景点头,拱手应是,还未来得及再说什么。

一抬头越无尘已经消失在了原地。

连同着越无尘的离去,此前那个从树下扒出来的酒坛子也不翼而飞了。

更莫说是里面存放的画像。

越无尘回到寝殿中,一挥衣袖,那个还沾了些许潮湿泥土的酒坛子,立马出现在了桌面上。

他急切地想要知道,除了那些画像,还有一句诗之外。

林景还在里面存放了什么东西。

居然这般神神秘秘地埋在自己院中的海棠树下。

越无尘盘腿落座,也顾不得酒坛子外头还有泥土。

将塞子打开以后,却无法用手探进去。

只能抱着酒坛子,将里面的东西小心翼翼地倒了出来。

哗啦啦的,也不知从哪儿吹来一阵风,将那些画像吹得漫天飞舞。

越无尘赶紧施法,将所有画像抓在手中,一张一张叠平整了。

而后用镇尺压着,也是这会儿,他才意外发现,从酒坛子里还倒出了一个小小的荷包。

荷包看起来没什么特别的,但越无尘怎么看,怎么觉得有些眼熟。

这荷包表面绣了君子兰,是素色的布料,可能是反复在手里摩挲的缘故。

边缘都有些起毛了。

没什么特别的。

但越无尘就是觉得眼熟,非常眼熟。

静坐下来,想了很久很久,越无尘才想起来了。

这个荷包是他送给林景的。

也不能说是他送的。

毕竟越无尘又不是个女子,没有随身佩戴荷包的习惯。

只是有一年,越无尘受山下一个道观央求,下山在清河周边,做一场法事。

据说当地不知为何,时常发洪涝,农田被毁,房屋倒塌,庄稼地里颗粒无收,老百姓苦不堪言。

便有愚昧无知的百姓,想出了一个点子,寻个十五、六岁,年轻貌美的女子,献祭给河神,以求不要再有洪涝灾害。

每隔九九八十一天,便献祭一位女子出去。

打扮成新娘子,坐着大红花轿,一路吹锣打鼓送至河边。

而后连同一些猪牛羊等祭品,将五花大绑的新娘子推入河中。

周围道观也曾前去制止,奈何百姓愚昧无知,外加当地的县令对此事深信不疑,不想着修筑堤坝,开掘河道,疏通塘湖,成天到晚就想着生祭活人。

还大张旗鼓地在当地设了所谓的“河神观”,引当地的百姓前去祭拜。

后来越无尘得知后,便借着下山做法事的由头,将那座河神观拆了。

这才发现,不过就是河里的鱼虾成了精,伙同县令行下恶事,专门在当地欺压老百姓罢了。

那时,林景才十一、二岁,越无尘为了磨练徒弟,便带着一同前往。

亲自教徒弟怎么做法事,解决完河神的事后,正好当地为了庆祝,便举行了花灯节。

盛情邀请越无尘也欣赏一下清河那边的风土人情。

越无尘原本是不想参加的,对人间凡事,并无什么兴趣。

可一转头就看见林景的眼睛亮晶晶的,听着很认真的样子。

虽然林景嘴上不说,但越无尘知道,徒弟是很想去看看花灯的。

越无尘也不记得自己当时到底出于一种什么心理。

时间太长了,十多年前的事情了。越无尘记不太清楚了。

只知道后来,他就从善如流地答应了。

晚上就同徒弟在人间的街道上,随意逛了逛。

那时的人间非常热闹,花灯节上各色各样的花灯琳琅满目。

当地的百姓为了感谢道宗出手相助,自然又是送花灯,又是送吃食。

越无尘一概不收,林景自然也不敢要。

只是后来,遇见一群人在猜灯谜,林景觉得有意思,就凑过去猜,结果没猜对,正苦恼时,越无尘悄悄地把谜底告诉他了。

而猜对灯谜得来的礼物,就是这个看起来一点都不起眼的荷包。

很普通,很不起眼。

越无尘反正是看不上的,他也用不着。

但小徒弟却很宝贝的,还说可以用来当钱袋。

反正很多细节,越无尘已经记不住了。

唯一还能记住的就是,当时林景说,过几日他要回林剑山庄探亲,想买点小玩意儿送给林惊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