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归途路上(第2/4页)

耕犁也必须得改革,这个时代的耕牛太少,只有贵族富人的家里才有耕牛,耕具还十分笨重原始,耕地效率极其低下,绝大部分的普通人家更是只能用更加原始的耒耜翻地耕种,耕种效率更加低下,惟有把后世出现的犁具提前发明出来,关中八百里沃土才能更加源源不绝的为项康提供杀人放火用的军粮物资。

原本来说,穿越前是城里人的项康即便知道应该改良犁具也无从下手,可事有凑巧,在穿越前,项康经常和狐朋狗友去鬼混的一家农家乐里,偏偏放了各种各样的农具做装饰招揽顾客,其中不但放着唐朝才发明的曲辕犁,还放着不需要耕牛的人力犁和脚踏犁,还用文字说明了用途和名称,给不学无术的项康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正好解决了项康目前面临的难题。

项康的记忆力不算差,努力回忆之下,在宁秦城外休息过夜的当天晚上,项康就硬是凭借着自己的记忆力,在三块绢帛上分别画下了曲辕犁、人力犁和脚踏犁的具体形状,并标注了自己估摸的大概尺寸,剩下的只需要照着图画弄出实物,再通过不断实验改良变动,弄出这三种先进犁具肯定问题不大。

人心不足蛇吞象,三张犁具的草图大功告成后,项康扔下了毛笔,揉着酸痛的手腕看到了撒满一地的画废绢帛时,突然又心中一动,暗道:“要不要纸也给弄出来?既给我省一大笔钱,以后也不用拿树叶擦屁股了啊?”

这个念头让项康颇为犹豫,因为项康的历史再稀烂也知道实用纸张是什么人给发明出来的,抢了蔡公公的功劳,万一落得蔡公公那样的下场可就惨了?结果也就在项康有些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亲兵队长许季突然抬着一盘饭菜进到帐中,向项康说道:“右将军,吃早饭了。”

“吃早饭?”项康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惊讶问道:“已经天亮了?”

“天亮了。”许季苦笑着说道:“右将军,你也适当注意一下休息,怎么一个晚上都没有睡觉?”

还是得许季提醒,项康才发现帐外天色已然明亮,自己也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一夜未睡,便也苦笑道:“是得注意,以后我如果再这样,你们记得提醒我一下,千万别把我给累垮了。”

许季被项康的话抖得一笑,也不说话,只是直接把早饭放在了项康的面前,结果还是凑巧,今天早上吃的恰好是蒸熟了的麦饭,项康也还没拿起筷子就又想起了一件大事,忍不住脱口说道:“还必须得把石磨发明出来,磨出面粉随军携带,既可以节约做饭时间,又方便消化吸收,还可以弄一些包子馒头烙饼饺子改善伙食,也不用只吃黄米饭团这一种干粮。”

其实这个时代也已经有石磨的雏形了,只不过和这时代的农耕工具一样原始落后,笨重巨大,根本无法搬运,还只是用来磨浆水喝,从来没有用于磨面,此前在淮泗时项康主要吃的是米饭,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还是在杀进了关中和秦军一样吃麦饭时,项康才发现自己有必要把石磨和面粉给发明出来,这会又重新想起,再加上面粉制品容易携带保存和消化吸收。

也正因为如此,匆匆吃完了简陋的早饭后,带着军队继续回师咸阳的路上,项康就迫不及待的在马车里就画起了石磨的模样——托秦始皇的福,把平原上的驰道修得既宽敞又平坦,坐在马车上虽不能画什么精密的图画,可是画简陋的草图却问题不大。

石磨当然比犁更简单,项康穿越前同样在农家乐里见过多次,还知道磨齿要呈辐射形才能磨出均匀的面粉,乘着马车又才刚刚华舒,项康就画出了一幅差不多的石磨草图,还捧着草图笑得合不拢嘴,迫不及待的回味起了久违的包子馒头,花卷油条,饺子馄饨,以及拉面切面刀削面,馅饼烙饼芝麻饼。

见项康笑的模样既傻又贱,骑马走在旁边的张良不由万分好奇,忍不住向项康问起傻笑原因,项康也不隐瞒,马上就把石磨草图对张良做了详细介绍,也顺便说了主要用途。张良听了却无比奇怪,说道:“右将军,好生生的,你怎么会突然想用这种石磨把麦子磨成粉?直接吃麦饭麦粥不就行了,何必多此一举?”

“子房先生,等你吃过用麦面做成的好东西,你就再不会回头去吃麦饭麦粥了。”项康笑着说道:“等第一批麦面磨出来,我亲手给你做一顿肉包子,保管你吃得连舌头都想咽下去。”

“真有那么美味?”张良明显不信,犹豫了一下后,张良还又说道:“右将军,别怪外臣说话不动听,《韩非子》的纣为象箸而箕子怖一篇,想必你也读过。现在天下未定,关外诸侯依然还是在对关中虎视耽耽,你如果只想着贪图美食享受,只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