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论史篇】 三国人物介绍-魏(下)(第15/20页)

[247年],雍、凉等地的羌胡族人背魏降蜀,蜀将姜维率兵出陇右接应。郭淮、夏侯霸与姜维交战于洮西。姜维迁部分投降的羌胡部落入蜀境,未迁走者皆为魏军击平。其后,郭淮多次防御蜀军的北伐活动。

[249年],郭淮升为征西将军,都督雍、凉两州军事。同年,在与蜀军交战中击败廖化,俘虏蜀将句安。

[250年],郭淮因前功升为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持节、都督如故,并进封阳曲侯,食邑共2780户,分出300户,封其一子亭侯。

[255年],郭淮去世。

历史评价:

曹睿:昔汉川之役,几至倾覆。淮临危济难,功书王府。在关右三十余年,外征寇虏,内绥民夷。比岁以来,摧破廖化,禽虏句安,功绩显著,朕甚嘉之。

陈寿:郭淮方策精详,垂问秦、雍。

人物之徐邈

字:景山

时间:172——249

籍贯:燕国蓟

官职:司空

谥号:穆侯

家庭成员:子:徐武

历史评价:

曹睿:显贤表德,圣王所重;举善而教,仲尼所美。故司空徐邈服职前朝,历事四世,出统戎马,入赞庶政,忠清在公,忧国忘私,不营产业,身没之后,家无余财,朕甚嘉之。

卢钦:①徐公志高行絜,才博气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絜而不介,博而守约,猛而能宽。圣人以清为难,而徐公之所易也。②徐公雅尚自若,不与俗同,故前日之通,乃今日之介也。是世人之无常,而徐公之有常也。

陈寿:徐邈清尚弘通,可谓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矣。

人物之胡质

字:文德

籍贯:楚国寿春

官职:阳陵亭侯

谥号:贞侯

家庭成员:父:胡敏,子:胡威、胡罴

历史评价:

蒋济:质,规模大略不及於父,至於精良综事过之。

陈寿:①性沉实内察,不以其节检物,所在见思。②胡质素业贞粹,掌统方任,垂称著绩。可谓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矣。

人物之王昶

字:文舒

时间:?——259

籍贯:太原晋阳

官职:司空

谥号:穆侯

家庭成员:子:王浑

历史评价:

陈寿:王昶开济识度,掌统方任,垂称著绩。可谓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矣。

杜恕:王昶,信有兼才,高官重任,不但三州。

人物之王基

字:伯舆

时间:190——261(寿72)

籍贯:青州 东莱曲城(今山东招远)

官职: 征南将军

谥号:景侯

家庭成员:子:王徽

人物传记:

王基是魏国后期的奇才之一。军事上王基最擅长的就是对战局的准确分析,甚至出现过因为反复请战以至对上抗命违诏,对下力排众议的奇事。同时王基非常善于用兵,曾以奇兵夺取孙吴粮仓,俘获大量敌军及军事物资,也曾协同领兵粉碎毌丘俭、诸葛诞的叛乱。内政上,王基具有优秀治理能力,青州刺史王凌因为有王基的帮助得以收到青州人士的称赞,以致发生王凌坚决不把王基放回中央的怪事。王基治理的州郡号称“为政清严有威惠,明设防备”,以至“敌不敢犯”。王基治理的江夏,号称“明制度,整军农,兼脩学校,南方称之”。学术上,王基深通郑玄之学,并敢于与当时以经学知识丰富著称的王肃辩论。王基又是一位孝子,自小与叔父相依为命,而以孝顺著称,在其功成名就后,还特意分出自己的封邑给自己的堂兄弟以报答叔父的养育之恩。王基还是一位正直清廉的臣子,他长期担任要职却治身清素、不营私产,死后家无私财。他在目睹魏明帝大兴土木后敢于上疏直谏。而他的上级曹爽专制导致国内风化大坏,王基也敢于不畏强权撰写《时要论》加以讥讽。综上所述,王基是一位内外兼修、德才兼备的三国人物。

历史评价:

司马炎:故司空王基既著德立勋,又治身清素,不营产业,久在重任,家无私积,可谓身没行显,足用励俗者也。

陈寿:王基学行坚白,掌统方任,垂称著绩。可谓国之良臣,时之彦士矣。

王朗:基宿卫之臣,秘阁之吏。

司马昭:①将军深算利害,独秉固志,上违诏命,下拒众议,终至制敌禽贼,虽古人所述,不是过也。②基确然共尽理实,诚感忠爱,每见规示。

人物之王淩

字:彦云

籍贯:太原祁

官职:车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