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遗诏(第2/4页)

说完,也不等他说什么,就又问着:“现在应该怎么样办?”

沈轩也不以为意,起身之后,沉思了一会儿,就说着:“主公,不管是圣上怎么样死的,只要驾崩了,结果都是一样,圣上今年才十八岁,据说虽有皇子,也只有半岁,就算登基,也再无挽回之力了。”

“如此,就从最善的一面来说,皇帝驾崩,朝廷主持在权臣之手,与地方的制约就减了数成,地方官胡作非为,横征暴敛中饱私囊,必使百姓雪上加霜,这样安能不乱?”

“从恶的一方来说,高相也已经六十,再也等不了,为了子孙计,也要篡位了,起码必须十年才能稳固新朝,以传后世——这道理他不会不懂。”

“二者取之,主公,臣认为,必是幼主登基,然后就是一年半载,就是高明统进行禅让登基了!”

“实在是明智之见!”方信听了,怔了半晌才说着:“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样呢?”

“主公,大乱就在眼前,第一个出头却是不妥,主公只要静观就是了。”

“静而待之?”

“不,乱而取之,只需出一诏就可。”沈轩年已经五十,这时却焕发出最热烈的光来,眸中如火一样:“是,就是皇上遗诏!”

方信立刻明悟,他转了转,说着:“遗诏号天下起兵?”

“正是,只是宗室更名正言顺,不过,宗室乱了,天下还不乱吗?”沈轩说着。

方信顿时大赞,天下谁不知道高明统之心,只是还没有撕破这一张脸皮,现在皇帝死了,无论是病死的,还是被毒杀,或者其他方式死的,都一样,这彻底侵犯了皇室,和其他许多人的最后底线!

谁都知道,皇上一死,高明统篡位就在一年半载中!

这时,如果有一道遗诏,宣布高明统罪状,说他弑君,又说皇子年幼,请各地就封的宗室王爷勤王入京,共讨高贼,那天下宗室,都立刻获得了起兵的大义名分——至于这道遗诏,到底是真是假,已经完全不重要了,再假,能比得上当年讨伐董卓吗?

当年号召讨伐董卓的袁绍,官不过是勃海太守,更没有圣旨,只是自己的檄文,就天下响应了,如果以圣旨的形式,那还有什么话说呢?

至于结果嘛,也无所谓了,宗室起兵,攻打帝京,姑且不说到底攻打得成功不成功,就单是这个攻打帝京的行为,已经使朝廷权威彻底瓦解,而且就算成功,宗室之间也立刻是争位,大战连绵。

可以说,此策一出,大楚还有五十年国运立刻土崩瓦解,方信那时起兵,就没有任何障碍存在了,内部也不必清洗,人心也不必勉强。

方信深深地看了他一眼,说着:“此策甚好,你立刻去拟旨,恩恩,然后就要在半月之内,就传檄天下。”

“是,主公!”沈轩大声喊着,顿了顿,他又说着:“主公,除了这件事秘密外,其他的都可公然准备,宣布圣上驾崩的消息,召集幕府议事,这也是必须。”

方信点头,说着:“恩,今天的我们话题就说到这里,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宁可不作,不可作错,天下就算要乱,也要三年时间,至于以后,尽人事而看天命,谁料得定呢?”

听了这话,沈轩也不说话,跪下,重重磕了一下头。

孙何庸,五短身材,人也长得丑陋,但是却是凉王府有权势的人。

当年凉王嘉还是次子时,他就跟随在左右了。

凉王世子在时,其母容不得现在凉王嘉,把他几乎囚禁在后房中饿死,唯他却偷偷地偷些东西给他吃——他这样无礼,被发觉后,在世子母眼里当然容不得,五十板子,打得他几乎当场死在凉王嘉前。

后来世子病死,嘉继世子位,又继凉王位,他也得以重用,在府中任了执事,也是正八品的官,受到朝廷承认。

不过这天夜里,有太监前来召唤。

“夜中,王爷找我有什么事?”孙何庸心里很奇怪。

大楚立制。

藩王世袭,有一千甲兵,首官翊麾校尉,正七品。

藩王有一正妃,有四夫人,有侍女,也称王宫,有内禁,有太监,就算是府内执事,有官职在身,夜里也不会深入王宫。

“回大人的话,王爷的事,小的怎么知道?”这太监媚笑地说着。

孙何庸想想也是,就跟着那太监向宫门走去,此时,外门甲士依旧,这太监示了命牌,得以进入。

到了里面,各个殿堂连绵,处处花木扶疏,绕过一条华丽的回廊,就见得大堂之前,两个宫女,各提了一盏琉璃宫灯。

到了里面,更是十二盏琉璃灯,把大殿照得有如白昼。

“王上?”到了门口,他低声说着。

“进来吧!”里面传来了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