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7/8页)
台下又一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你们看,我有那么多同学在支持我!”耿学成把手一挥,那些横幅标语在会场上摆动着,“他们比我能干,比我有出息。他们有的在美国、加拿大留学,有的在省农科院、省级机关任职,在我的母校北京农业大学任教,但他们都热忱地关心、支持我,希望我尽快把川坝乡建设成新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在此,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同学,我的校友!
“他们不光是我的粉丝,而且是我成功的基础;他们不光为我提供技术,还会为我提供宝贵的精神和物质资源!”耿学成大声说。接着又抬起头,大声喊道:“同学们,是不是?”
“一二三!——耿学成,我们支持你!”
谁也没有想到,这场竞选演讲居然如此活跃!深深打动了台下上千名群众,也让市、县领导感到意外。
耿学成真的不知道,周尚用什么方法把他的这些同学弄到这里来的。而且在到川坝之前,没给他透露一点信息。这些同学如今一别那么多年了,却还像当年那样情同手足,不仅给他这次竞选乡长增添了一道靓丽光彩,也让川坝乡的老百姓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增添了奔小康的信心。包括在座的市县领导,都十分清楚,虽然耿学成的这些同学都还年轻,但却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
“耿学成,你能不能用文艺表演的方式,来表达一下你这次竞选的心情!”一位女教师提出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耿学成笑笑,看看主持人,意思清楚,是在征求主持人的意见。
主持人朝台下看了看,说:“我认为可以,三位候选人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大家也不轻松,那就放松一下吧!”
耿学成稍加思索,说:“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现学一段雅俗共赏的黄梅戏,先唱几句原来的词,然后再改为我这次竞选乡长的词,唱得不好,请大家原谅!”
“好!”
台下传来热烈的掌声。
耿学成拿着话筒,走到台中间,说:“我为大家唱的是黄梅戏《女驸马》中的几句,原词是:‘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为了多情李公子,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
只见耿学成清了一声喉咙,抬起头。
“我考状元不为把名显,我考状元不为做高官……”
乡亲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个耿学成还有这样的才能,黄梅戏唱得还真的像那么回事。耿学成的同学在后面发出热烈的喝彩声,台下更是响起震天的掌声。
“为了多情李公子,夫妻恩爱花好月儿圆哪……”
“大家说,好不好啊!”主持人大声说。
“好!好,好!”
“再来一段要不要?”
“要……”
“感谢大家的鼓励。”耿学成说,“我再把这段唱词和这次竞选乡长的内容联系起来唱一下。”
耿学成想了想,手握话筒:
“我考乡长不为把名显,我考乡长不为来当官……”
“妙!”
“绝!”
台下有人大声叫了起来。
“为了川坝乡亲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哪……”
台下再次响起长时间热烈的掌声,群众中还有人在不断大声喊着,“再来一个!”
主持人说:“今天这场竞选演讲太有意义了,刚才那位女老师的题出得好,我们的竞选者表演得更精彩!”
就在主持人话音落下时,台下传来一声:“请等一等!”
大家的目光一起投过去,只见一位年轻的男子拉着一个容貌出众的姑娘,已经来到台前。
年轻人回过头,对着台下说:“我们来到川坝的同学推选出一位代表。”说着拉过身边的姑娘,“这位是耿学成当年的同学,也是曾经的好友,她叫苗晓怡,现正在北京农业大学读研究生,请她和耿学成共同表演一段,好不好?”
“好,好,好!”
耿学成一看,心脏顿时擂鼓样的跳了起来,往事如潮水般地涌上心头。两人一别已经有七八年,可耿学成的心里一直割不断那份情。他不知道周尚怎么把她找来了。然而,情况紧迫,容不得耿学成多想,只好硬着头皮,迎了上去,主动伸出手低声说:“你……你怎么来了?”
“不好吗?”苗晓怡笑了笑,“来为你助阵,祝你成功!”
“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耿学成和他当年的女同学、好友苗晓怡同学共同表演一个节目!”主持人大声说。
耿学成看看苗晓怡,只见苗晓怡低着头。
“哎,还唱黄梅戏,唱夫妻双双把家还!”那位提问题的女教师站起来,大声说。
“好,就唱夫妻双双把家还!”人们在附和着。
耿学成笑笑,看看苗晓怡,说:“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