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借调秘密(第3/4页)

驼铭想到自己,如果不是贾显达,也许他现在还只是白存中学的一名语文教师。而像贾显达这样的领导,他没送过一文钱,没请吃一顿饭,甚至自己连想都没敢想过,更连门都没有登过一次,竟然能萍水相逢,无缘无故地将他调进地委组织部……想到这里,他从心底涌出一股感激之情,俗语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老领导,你有什么话尽管对我说吧!我一定会尽全力完成的!”驼铭不知该怎样做才能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驼铭啊!我确实难以开口啊!我做了一辈子干部工作,是那样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指示,事事严格要求自己。”贾显达干咳了两声,又说,“我已经六十六岁,这次心肌梗塞,到鬼门关绕了一圈又回来了,但是,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规律,哎……”

贾显达还是没有开口,满面忧伤地低下头。

“老部长,您有话尽管说,谁人不是血肉身躯,哪个不是吃五谷杂粮的,谁又没有七情六欲,这些乃人之常情。再大的官三天不吃饭,也会饿得爬不起来的。”驼铭握着贾显达的手说。

“驼铭啊!你这话说得让我听了深受感动啊!”贾显达眼圈红红地看着驼铭说,“我的两个孩子,大女儿因为‘文革’耽误了读书,就不说了。老二是个儿子,乌城地区师专毕业后,那时我还在组织部长的位置上,可我怎么能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儿子谋私利呢?自然按照政策分配去地委党校……”后来的话贾显达没有说下去。

驼铭已经心领神会了,他在心里暗暗责怪自己没有主动去关心老部长。哪个老干部不为子女着想呢!他应该早就想到主动关心老部长的后代,给他一个机会,为他们提供一定的阶梯,这才是人之常情呢。于是驼铭说:“老领导,我记得你的女儿叫贾育静,儿子叫什么我倒说不清了。”

“儿子叫贾士贞,现在还年轻,和你当年调地委组织部时差不多年龄。”

“噢,女婿现在干什么?”

“这人是个书呆子,靠自己努力在地区地方志办公室任主任,那是个副处级单位,我不为他担心,让他做做学问也好。”

“叫什么名字?”

“卢大林。”

驼铭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紧紧握着贾显达的手,告辞了。

就在驼铭走后仅不到一个月时间,省委组织部借用贾士贞的通知就到了乌城地委组织部。

突如其来的天大喜讯,贾士贞自然是一番激动,在头脑中勾画出一幅未来的蓝图。这天晚上贾士贞来病房看父亲。父亲谆谆教导他的一番话,让他永远也忘不掉。

“组织部是什么地方?是干部的摇篮,你想想看谁不想到组织部去,何况是省委组织部!驼铭就是从乌城地委组织部调到省委组织部的,十年时间,如今已经是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了。”

贾士贞这时多少悟出点道道来了,但他没有说话,睁大眼睛看着父亲那病态虚弱的面孔。

“你以为到组织部工作的人都比别人强?这恐怕不符合辩证法。只能说这个人有了偶然的机遇,有了某个有权人的一句话,或者说有了某某人的关系,而且是在组织部门说话算数的人,才进了组织部。并不是好事突然从天上降下来的!”

贾士贞不停地点着头。

“但是,儿子,千万要记住父亲的话,组织部可不是别的地方,弄不好也会翻船,叫你离开,那也是领导一句话,今天不满意,明天就让你离开。要记住的是:时时、处处必须夹着尾巴做人!领导的话就是圣旨,不能反对,不能走样子。进了组织部的门,说话要小声,走路要轻手轻脚,说句不好听的话,连喘气都得缓缓的,放个屁都要夹着。

“工作上更是要看领导的眼神行事,任何时候千万不能加上个人的感情色彩!”

“还有,组织部门有句话叫做,不知道的不打听,知道的不外传。”

……

“啊,原来是这样!”贾士贞全身一阵紧张,轻轻地叫了一声。

这段回忆,又把贾显达的思绪拉回到现实当中来。儿子不明不白地被省委组织部退了回来,他虽然表面上装作无事的样子,可是内心一直弄不明白其中的原因。他知道驼铭没有和儿子深接触过,而且从儿子的谈话中也找不到任何理由。有几次他都抓起电话,想打电话问问驼铭,然而却又没有那样做。

关于儿子借调省委组织部的个中缘由,他自己心中有数。虽然在这件事情上驼铭从来没有向他表明过,甚至儿子接到借调函之后驼铭连电话也没打过,但他贾显达知道天上是不可能掉下馅饼来的。不过最终儿子被退了回来,他对驼铭,对眼前这个残酷的现实不得不产生许多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