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退回故里(第2/4页)
“儿子,你怎么……”母亲搂着儿子,“你是从哪儿来的?怎么连个电话也没打?”
这时,父亲在屋里大声说:“谁呀?怎么站在外面讲话,干吗不进屋?”
母亲这才拉着儿子,拿起地上的行李,欣喜万分地说:“儿子,快进屋,进屋说话。”母亲一边拉着儿子一边大声说,“他爸,是士贞,是儿子回来了!”
父亲从客厅里走出来,看着突然回来的儿子,他那双惊奇的目光盯着儿子看了好一会儿,儿子有些手足无措,愣愣地定在那里。只是母亲看着这一老一小,有些莫名其妙,把儿子拉到旁边,突然来到丈夫面前,瞪了老头子一眼,说:“儿子,先吃饭吧!我和你爸正准备吃饭。”
这时父亲才明白什么似的说:“来来来,先吃饭,士贞一定饿了。”说着转身去了餐厅。
在进屋这段时间里,贾士贞的心情一下子复杂起来。母亲见到儿子的意外惊喜,父亲看到儿子的莫名猜测,他都看在眼里,不用说,母亲的爱是纯洁而慈祥的,而父亲的爱则是严厉而深沉的,一切原因都归结于,他的归来太突然了。是啊!连他自己也无法说清楚。按理说,若是工作之余回来看看,既不该带着那么多行李,也不该直接到父母这里来,而是应该先回自己的小家呀!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贾士贞一句话也没说,心里如同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一起涌上心头。看看年迈的双亲,他有千言万语要向父母倾诉,却不知从何说起。
聪明过人的父亲从儿子的一言不发中察觉到了什么。对忙着端菜的老伴说:“我看今天得喝两杯,儿子回来了,再添两个菜,我还有瓶陈货。”
父亲的反常举动更让贾士贞一阵心酸。他太了解父亲了,这些年来,除了逢年过节,父亲在家里是很少喝酒的,特别是像今天这种只有他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贾士贞想到了父亲也许已经意识到了什么,只觉得自己像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似的,有些愧对父母。
他不明白,他在省委组织部这几个月到底做错了什么,更不明白领导为什么就如此不明不白地把他退回原单位。如果说有什么地方犯了错误的话,那并不是他的错,王学西是什么样的人,他实在太清楚了,可他贾士贞又算得了什么?在省委组织部他充其量算一个陪着考察干部的人数,一个摆设而已。他没有发言权,没有建议权,甚至连边鼓也敲不到。可在仝处长眼里,他太不自量力了,他居然不知道自己的身份,不顾自己的轻重,鬼使神差地向仝处长提出王学西考察材料上的问题。至今,当时那令他胆战心惊的一幕还铭刻在他的大脑里,一想到当时那个景象,他就不寒而栗。
父亲把酒拿来了,母亲把菜也端上餐桌了,可是贾士贞还像木头一样呆呆地站在那里。父亲把酒斟好了,看着儿子发愣的样子,说:“士贞,来,老爸今天陪你喝两杯!”
贾士贞这才回到现实中来,并竭力掩饰着自己忐忑不安的心情。
他坐到父亲的旁边,端起酒杯,笑了笑说:“爸,感谢您对我的养育之恩,此时此刻,我知道您对儿子有许多猜测,但是,您心疼儿子,知道儿子心里有难以言表的苦衷……”贾士贞没有说完,双手举着酒杯站了起来,向父亲深深鞠了个躬,便将满满的一杯酒一饮而尽。
父亲看着儿子,并没有阻止的意思,那是因为他不愿意看着儿子如此地痛苦,但作为父亲还是劝慰了一句。他知道,儿子是个正义进取的人,也是个刚毅坚强的男人,他不讲自己的难言之隐,是怕父母心里为他难受……
贾士贞左手端着杯子,右手拿过酒瓶,给自己斟满了酒。这时父亲拉着儿子,深情地看着儿子说:“儿子,坐下来,老爸今天不是让你借酒消愁的,爸爸是迎接你的归来,无论什么原因,你总是回到家里了,回到父母身边了,这是团圆,应该高兴。”
这时母亲过来了,丈夫对儿子说的这番话,她都听到了,她把菜放好后看看儿子,说:“士贞,你爸今天高兴,他是看到你回来了,但酒不能多喝,吃完饭,还要让玲玲带孩子过来。”
看着父母那慈爱的目光,想到妻子和女儿,贾士贞一下子忘掉了心中的烦恼和不愉快,他举起酒杯说:“爸、妈,儿子今天高兴,敬二老一杯……”
“嘀……铃……铃……”电话铃响了。
“接电话。”父亲说着就要站起来。
“我来接,说不定是孙女儿打来的!”母亲满脸喜悦地去客厅接电话了。
听了母亲这话,贾士贞即刻兴奋了起来,可随之而来的,则是惶惶然中一种复杂而难于言表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