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无言的结局(第14/15页)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6月,海滨市政协与深圳、惠州、东莞、韶关等市政协搞了一个五地政协互访活动,就像走亲戚一样相互走一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好,走一走很好,许少峰就随了海滨政协访问团去访问。从惠州一路下来,到了韶关,已经是第八天了,头天他们住在市里访问,第二天又到曹溪,住下来去访问那里的温泉质量。大家兴高采烈地前去访问,许少峰却一个人溜了出来上了南华寺。他想一个人,清清静静地去问一声佛,丢失的,还能寻找到吗?

进入山门,立于六祖庭前,他不由得感慨万千。数月前,他与陈思思来这里游玩时,是何等地快乐。那时,他春风得意,希望竞争副市长,没想到数月之后的今天,官位丢失了,美人走掉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不觉一阵凄然。强烈的落差让他感到人生的不可预测,想起千年之前,59岁的苏东坡再次遭贬,在南迁惠州的路上,他也曾久久地伫立于六祖庭前,微风撩起了他的白发,不觉泪如雨下。大半生的际遇,文才冠天下,到头来,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翻开中国的历史,官场就像女人的阴道,人人都说脏,人人都想进。像东坡这样的先哲都难免,何况他人乎?所以,当东坡进殿,看到六祖漆储真身,神色安详,端坐于塔中,不由得感慨万端:为什么我要来参拜祖师?是因为要认取我的“本来面目”。祖师端然而坐,似乎在询问我这一生的修学心得。我真羡慕惠明和尚,能得到六祖的亲自指点,从而悟得大道。我前生三世本都是佛门中人,只可惜一念之差,落入尘世,招来了这一生的忧患。今天,我在祖师面前顶礼膜拜,忍不住老泪纵横。我要用这曹溪祖庭的清泉,洗尽我心中对浮世的所有留恋……东坡由此心潮涌动,将所思所想,赋吟出口,便成了流传千古的诗句:

云何见祖师,要识本来面。

亭亭塔中人,问我何所见?

可怜明上座,万法了一电。

饮水既自知,指月无复眩。

我本修行人,三世积精炼。

中间一念失。受此百年谴。

抠衣礼真相,感动泪雨霰。

借师锡端泉,洗我绮语砚。

东坡不是禅师,他却把禅和人生结合得那样浑然。许少峰不觉从先哲的身上,看到了禅在凡人生命中的巨大力量。“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一切的来去,一切的得失,也许皆因一个缘字,是强求不得的。

走出大殿,从台阶上缓缓地下来,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远处的人丛中闪现了一下,他的心立刻被那个闪现的身影搅动了,仿佛平静的湖面上投进了一颗石子,击起了层层涟漪。他放快了步子,向她跟了过去。

那个影子,犹如一束跳动的火苗,在人丛中若隐若现,仿佛把他带到了多年前那个落日的海滩上……

那是一个残阳如血的黄昏,在金色的海滩上,他正聚精会神地用三角架上的相机,抓拍大海落日的景观,突然听到有人在旁边轻轻说了声:“先生,请你给我们拍一张合影好吗?”

他一回头,才看到他的旁边出现了两个美若天仙的靓女,一个穿着红色的游泳衣,另一个穿着蓝色的游泳衣,向他问话的正是那个穿红色泳装的。他高兴地答应着,从红衣女孩的手中接过相机,聚焦镜头对准了她们,立刻,在他的眼里出现了两个美丽的女孩,婀娜多姿的身材,阳光般的笑容,还有美丽的沙滩,共同组成了一幅优美和谐的图案。

他连着拍了好几张,才恋恋不舍地把相机交给了红衣女孩的手里。

女孩说:“谢谢你。”

他说:“别谢了,如果可以,我能不能用我的相机给你们拍几张?我用的是变焦镜头,效果好一点。”

红衣女孩征求了同伴的意见后,两个人高高兴兴地出现在了他的镜头之下,拍了合影后,他又分别给她们拍了几张单独的。在这两个女孩中,他更喜欢穿红色游泳装的女孩,所以,给她拍照的时候他分外用心。

拍完后,他才说:“这些照片怎么发给你们?”

红衣女孩说:“发我的邮箱里好了,我叫陈思思,这位是我的好朋友马多多。她在深圳,我在海滨。你呢?在哪里上班?”

他说:“我在文化广播电视局上班,名叫许少峰,业余摄影爱好者。”

红衣女孩说:“许少峰!这个名字好呀,好听。”

他说:“陈思思!这个名字也好呀,好记。”

现在,她正穿着一件红色的T恤衫,下身穿着牛仔裤,匆匆穿过人丛,走出了山门外。他一直跟了出去,却找不到她的去向,就在他左顾右盼时,忽然看到远处的停车场又闪现出了那抹跳动着的红,旁边还有一个女孩子,好像就是马多多。他想看仔细一点儿,不由得放快步子向他们走去,但隔着车流,她们已经上了车,随着一缕青烟,车幻化成了一团燃烧的火苗,最终消失在了他的视线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