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二把手是领导,更是下属 当一把手难,当二把手更难(第3/9页)

吴英笑道:“我一向支持做实事的年轻人。不过有一句我得提醒你,国有企业困难很大,矛盾突出,你想要改制,这没有错,是改革的方法之一,但是改制并非一剂包治百病的灵药,你要有思想准备。”

侯卫东豪迈地道:“人生能有几回搏,为了让沙州市属国有企业扭亏为盈,我愿意当推土机,迎难而上。”他又笑道:“有吴厅长给我支持,我就有了靠山,那还担心什么。”

吴英道:“乔主任不喜欢随便发议论,他到岭西,自然会与陪同的周昌全等省领导谈业务上的事。”

9月29日,省政府办公厅一位副秘书长来到了沙州市,与朱民生见了面,通报乔主任将到沙州扫墓之事,并作了具体安排。

朱民生一直在组织系统工作,听到“乔主任”三个字,就知道事情的分量。听说要侯卫东和宁玥陪同,他暗自琢磨:“听说宁玥背景很深,看来果真有这么一回事,那为什么又把侯卫东叫到一起?他不过就是一位副市长,这个年轻人上蹿下跳,活动能力很强,小觑不得,以后还得多加利用。”

朱民生想起自己曾经多次打压过侯卫东,稍感后悔。

姬程在省政府工作多年,消息向来灵通,很快也得知此事。他没有能够参加此次行动,而侯卫东却参加了,这让他心里着实不舒服。

侯卫东想到了体制改革方面的专家明天就要来到沙州,便想利用这次难得的机会推动沙州的国有企业改革。他检查完线路以后,向周昌全汇报了检查情况,然后道:“周省长,明天乔主任要到沙州,他是体制改革方面的权威,能否请他对沙州市国有企业改制作一些指示?”

周昌全与侯卫东相比,由于处的角度不同,接触的人不同,想法自然不同,道:“卫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省里有全盘考虑,而且,沙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决心最重要。没有朱、黄两人支持,作为分管领导,你是办不了这样一件涉及全市的事情。”

尽管周昌全所说是大实话,侯卫东仍然想尽量争取:“周省长,沙州市属国有企业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再拖几年,问题越来越深沉,到时代价更大,现在是企业改制,晚几年多数企业就是破产的问题了。既然岭西省的国企改革要进行试点,沙州愿意充当改革的先锋。”

周昌全笑了起来,道:“卫东,你的心情我理解,但是一定要注意工作方法。明天见了面,你别急着将话题抛出来,要尊重朱、黄两位一把手,只有尊重他们,你以后才会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侯卫东当过县委书记,并非莽撞之人,他急于促成此事,是想解决日渐严峻的国有企业局势。作为分管领导,以他追求完美和追求成功的性格,很难做到发现问题而熟视无睹;另一方面,他的政治抱负越来越强烈,作为没有背景的副厅级干部,没有实打实的政绩,向上走的道路将会越来越难。

他反复思考了一会儿,再给市委书记朱民生打了电话。

朱民生如今越来越重视侯卫东,道:“乔主任回来扫墓,在这种情况下,他如果不主动问起工作上的事情,就得随机应变。当前你最关键的事情是和宁玥商量,将接待工作搞好,不能出半点差错。”

好不容易盼来了中央部委相关业务领导,周、朱两人各有想法,这让侯卫东总觉得是在床底下耍大刀——展不开手脚。

就在侯卫东向周、朱两人汇报工作时,黄子堤将宁玥请到办公室。

黄子堤一直对宁玥很客气,亲自给她倒了水,道:“宁书记,明天乔主任要到沙州,他此趟除了扫墓,还有什么其他目的吗?市政府好做针对性准备。”

宁玥端着茶水,没有故意矫情,直言道:“乔主任就是来扫墓,这事他说了很多年了,当然,顺便谈一谈工作,也是可能的。”

黄子堤笑眯眯地道:“宁书记,你和乔主任熟悉,他对国有企业改制有什么看法?”

宁玥笑道:“我在他眼里就是小孩子,平时聊聊家里人和事,很少谈起工作。不过从这几年乔主任的思路来看,还是倾向于国退民进,特别是在沙州这种轻工业为主导的城市。”

没有从宁玥口里探听到多少有用的信息,这在黄子堤的预料之中。他此时心中已经有了盘算,就算是沙州开展改制工作,他也可以先进行试点,再推开。这个方法符合改革的精神,而绢纺厂有五六千职工,并不适宜作为试点对象。一两年时间,足够易中岭进行操作了。想通了这一点,黄子堤对于乔主任一行就显得很平静,同时,在他的心里,对易中岭的痛恨也在与日俱增。

早上,沙州市成津县飞石镇党委书记卢飞早早地等在路口。三年时间,他从镇党委副书记职务走到了镇党委书记职务,升职速度不算快,也不算慢。他对侯卫东怀有感激之情和投拜之心,前一段时间他接到任务后,将那一块山顶墓地重修一遍,并种上了松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