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领导不说的,自然就别问 刘兵的暗器 (第2/4页)
功夫不负有心人,省委副书记朱建国终于从百忙中挤出了时间。
朱建国的形象却大出侯卫东预料,亲切、随和,颇为幽默,如春风一般让在场所有人都感到了温暖。见了面,他与在场的人都握了手,道:“沙州去年总排名在第三位,上升得很快,与第二名几乎是并列,今年冲一冲,争取再往上靠一靠,就是要让铁州这个百年老二有紧迫感。”周昌全一脸笑容地听着朱建国说话。
朱建国到场时间很短,坐了十来分钟以后,道:“我很想同地、市的同志多坐一坐,只是俗事缠身,还有接待任务。江副秘书长代表我,陪昌全同志多喝两杯。喝了酒,晚上睡个好觉,明天同志们精神抖擞地研究岭西各项发展计划。”
朱建国走后,场内气氛顿时轻松了下来,江副秘书长端着酒杯道:“朱书记事情太多了,7点要和岭西老八路代表见面,今天就由我来陪周书记。”
朱建国能出席晚宴,并将江副秘书长留下来陪酒,已经让周昌全很满意了,他很痛快地与江副秘书长碰了一杯酒,道:“秘书长一向关心沙州,近期一定得来沙州视察,看一看南部新城。”
江副秘书长道:“争取今年来一趟。”
等到侯卫东向江副秘书长敬酒时,江副秘书长道:“小侯,给市委书记当秘书可不简单,不仅要有文化知识,也得有基层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当一名合格的秘书。你别小看秘书一职,里面学问很深奥,能当好秘书,就具备了当领导的基础素质。”
侯卫东只有点头的份儿,洪昂则在一旁介绍道:“小侯人年轻,经历却很丰富,当过副镇长、益杨县委办副主任,还当过益杨新管会主任和科委主任。”
江副秘书长目光闪了闪,道:“小侯在益杨县委办工作过?杨森林曾经是你的领导?”
侯卫东摸不清楚江副秘书长问这句话的意图,很谨慎地道:“那时我在益杨新管会工作。”他知道这些领导都是从人山人海中拼杀出来的,城府很深,不会轻易地在这种场合下提起另一个不相干的人,暗自琢磨:“江副秘书长为什么无缘无故地提起了杨森林?”
江副秘书长没有深入谈论这个话题,端着酒杯与周昌全碰了碰,说起了风花雪月。
晚宴结束后,江副秘书长与周昌全单独走到最前面,两人一边走一边小声地交谈。临出门,江副秘书长使劲握了握周昌全的手,道:“那事就这样了。”
洪昂和侯卫东一直跟在后面,侯卫东最后只听到了这么一耳朵,并不知道江副秘书长所托何事。等到江副秘书长坐车离开,周昌全的神情便阴了下来,倒背着手站在宾馆门外,若有所思。
侯卫东一直在猜测江副秘书长说了些什么,可是周昌全阴沉着脸,不说话。他不说,洪昂不问,侯卫东也自然不问。
城府是怎么炼成的,就是在一次又一次忍着不说、忍着不问的过程中炼成的。侯卫东当了两茬秘书,又当了新管会和科委的一把手,也算略有心得,没有这个经历,就算多活十年二十年的,也不会将官场和社会上的事情弄明白。
三人都不说话,郁闷地回到了省委招待所。这是全省的大会,开会的人多,又由于省委书记将在开会期间到招待所看望大家,各地领导们都不愿意到宾馆开房间,全部留在了条件尚可的省招待所。因此,省委招待所房间不够,只给沙州市安排了两间住房。
周昌全住了单间,洪昂就与侯卫东共住了双人间,司机马波就在不远处的三星级宾馆开了一个房间。
进了房间,洪昂第一个动作就是到柜台拿起茶叶,闻了闻,道:“这种袋装茶,真是喝不下去,我去买点新茶。”长期从事文字工作的人,烟和茶是必备品,特别是深夜磨脑袋时,烟和茶就是极好的提神品,洪昂这个习惯亦是早年养成的,形成以后便伴随了二十来年。
侯卫东同样有这个习惯,每次出差都要为自己准备些好茶叶,他将小罐子递给洪昂,道:“秘书长,我带了茶叶,是上青林的土茶叶。”
洪昂赞道:“好茶,味道很纯正。”他又细细地嗅了嗅,道,“这茶炒得稍有些焦,火再嫩一些就好了。”
侯卫东有些惊奇地道:“秘书长,你还真是内行。这茶叶是上青林老乡炒的,他们炒茶没有什么标准,全凭感觉,手上的感觉、眼里的感觉、鼻子的感觉,这和中国大多数传统工艺一样,都没有什么公式可谈,全凭感觉。”
“其实这也是中国哲学在生活中的体现,阴与阳、矛与盾、是与非、祸与福,都没有明确的界限,在现代学科中也只有混沌的概念。”
“秘书长,这说明古代先贤有大智慧,但是这种智慧很圆滑,遇到硬骨头就绕过去了;而西方人很古板,遇到什么事情喜欢钻牛角尖,非要问个为什么,反而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逻辑严密的科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