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大戏该收场了(第3/12页)
她是做得出来的。她要是疯起来,什么事都做得出。想想看,她能从父亲手里将公司夺走,还把林秉达扔在一边不管,几年不去看一次,任其自生自灭,哪怕媒体讨伐她,她也照狠不误。当年正是因为她的狠,母亲蒋婉仪才含辱自杀,她竟连葬礼都不参加。这样的女人,什么事做不出来?温启刚见一次怕一次,每次见完都要提醒自己,再也不能见,绝不能有下次。可是,可是到现在,他也做不到。
当然,这里面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妻子孟君瑶的死。孟君瑶当年是遭遇车祸离世的,车祸现场很惨。可是后来,温启刚总觉得那场车祸非常蹊跷,老感觉哪儿不对劲。于是他一步步地去寻找真相,直到有一天,对他此生不错的蒋婉仪突然跪在他面前,求他别查了,就让君瑶安静地去吧……
“君儿已经走了,人死不能复生。启刚,你就行行善吧,不要再折腾了,难道你非要折腾得活人都不安生,都背负上沉重的十字架,你才心安?”
温启刚是没再查,没让别人背上十字架,但这些年,这个十字架是他一人背着。他见林若真,就是还抱有一个幻想,想从林若真口里证实一件事。
可能吗?实践证明,他这个梦做得有点痴、有点痴啊。
上次在粤州见林若真,完全是意外,事前温启刚根本没那样的想法。自从得悉林若真跟华仁建立这样一种关系后,温启刚心里的那点梦、那点幻想就彻底死了。可是,有些事根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在那次,温启刚见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人,粤州企业界曾经的风云人物,全国十大优秀企业家,姓穆,人称穆老。只是他现在已经退出江湖,隐居养老去了。穆老是温启刚在内地崇拜的少数几个人之一,是他的导师,更是良友。温启刚刚到内地时,穆老还在疆场上驰骋,统领着三万人的大企业,每年都在创造神话。穆老善谈,又乐意跟年轻人交朋友,身边常常聚集着一帮年轻人,温启刚算是他比较欣赏的一个。对内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还有各式各样的明规则、潜规则,穆老不只是掌握得透,更是能一语破的。温启刚这方面的长进,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穆老。温启刚跟穆老也有段时间没见过面了,那次穆老正好在粤州,参加朋友的七十大寿,听说温启刚来了,非要见一面。温启刚还像以前,将好力奇面对的种种困境和机遇一并道给了穆老,把自己的想法也告诉了穆老。穆老沉思良久,道:“你说的这些,部分我已听到了,部分还没有。不管听到没听到,我都相信是真的,因为就我的经验,你温启刚不会说假话。既然你提到了华仁,还有香港盛高,我就把自己掌握的一些信息告诉你,这里面跟你说的是有出入的。我希望你听过之后能作出正确的决断,不要因你的失误把公司带进死胡同里。”
那晚穆老着重纠正的,是温启刚对华仁的判断。穆老说:“外界都嚷嚷,华仁让香港盛高算计了,这只说对了一半,另一半,要么是没看到,要么就是被假象迷惑了。”
“你真以为华仁有这么弱智?”穆老突然反问温启刚。
温启刚摇头,后又点头,因为这个谜他也没解开。
“没那么简单。”穆老笑着说,“姜华仁我还是了解一些的,也打过一点交道,虽不多,但足矣。了解一个人不是要了解他的全部,那做不到,只要掌握他最基本的东西就行了。据我的判断,华仁跟盛高,互相算计、互相利用,互相设局、互相欺诈,至于最后谁能赢,目前还很难说。据我的分析,盛高输的可能性要更大。”
“盛高,为什么?”温启刚当时就急了,盛高怎么能输呢?在他看来,盛高这局做得天衣无缝,林若真是稳操胜券的。可穆老后面说出的话,就让他彻底傻眼了。
“这里面有两样东西你要搞清楚:第一,华仁的底子。都说华仁是大集团、大公司,实力雄厚,那全是空话。华仁只是个花架子,核心的东西一点也没有,加上这些年姜华仁膨胀,四处铺摊子,把企业原有的那点元气都损了。因此,就算盛高不进入,华仁迟早也是一死,救不活的。但华仁不能死,死了那么多利息谁还?还有员工,社会问题一大堆,怎么办?这样的企业不能被淘汰,不是它们还有价值,而是它们把银行和政府绑架了,死不起,必须想办法救活。但这些企业确实又救不活,怎么办?转嫁!”
“转嫁!”温启刚心里叫了一声。
穆老又回到原来的话题:“还有第二点,你要看它甩出的是什么。华仁甩给盛高的是白石湾的两个特大型项目,都说是肥肉,我觉得不是。吃到嘴里的才叫肉,吃不到嘴里的,只是诱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