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关键时刻,不添乱就是帮忙(第12/20页)

胡不来说:“募捐的事,有些细节,我们要商量一下。”

王顺清把手一挥:“有什么好商量的?到时候,叫他们到我的汛把总署来,交了钱才可以走人,不交,不准走,看他们哪个敢不交。”

胡不来摆头:“不不不,做什么事,如果没点味道,那就没意思了。这件事,我们既需要洪江城的那些商户拿钱出来,又要他们没话说。具体做法,我已经想好了,你只要按我说的做,就行了。”

说话的时候,花蝴蝶像蛇一样缠在胡不来身上,身子扭成麻花似的,眼神迷离。胡不来有些心猿意马,当着王顺清的面,又不好放肆,只得忍着。

王顺清想起乌孙贾的话,便说:“到底怎么做,你说。”

胡不来说:“首先,要找几个托。这个,我已经想好了,你弟弟顺喜,可以干这件事。另外,”胡不来摸了摸花蝴蝶的脸,“花妹妹也可以。”

花蝴蝶娇喘阵阵,说:“我?我能做……什么?”

王顺清说:“对啊,蝴蝶能做什么?她如果去那样的场合,会被别人赶出来吧?”

“错。她去才好。”胡不来说,“你想啊,她如果主动认捐,洪江城的那些老板们,哪个敢不捐?哪个又敢比花妹妹捐得少?那还不被人家的口水淹死啊。”

王顺清一拍巴掌:“对,这个好。太好了。太妙了。”

“那你现在就去准备。”胡不来说,“以县衙和汛把总署的名义,向全城的富商发请柬,邀请他们到太白楼赴宴……”

王顺清打断了胡不来:“全城的富商有两千人,太白楼哪坐得下?”

胡不来说:“那就分期分批,先邀请最富的那批人。”

王顺清说:“好,我这就去安排。”可走了几步,又停下了,说,“不行,我不能回去。我要躲着马占山呢。”

胡不来说:“马家的事,我已经知道了。这件事,我找个时间,再去马府一趟。你先不要回汛把总署了,去和顺喜商量一下,他有很多办法的。”

王顺清道:“那我走了。”又对花蝴蝶说:“蝴蝶,你好好陪一陪胡师爷,我去去就来。”

胡不来说:“你去吧,我在这里等你的消息。”

王顺清一走,胡不来立即让花蝴蝶将门闩了。胡不来从背后抱住她,说:“你弄得我难受得要死,你要帮我解决。”

※※※※※※※※※

洪江城里,除了与土匪有关的传言一天几起之外,还有一个传得很远的消息,是关于余海风的。

这个消息说,为了刘巧巧,刘海云和马智琛打了一架,刘家和余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刘家的措施,是从此再不准刘巧巧参加护城队的训练,以免引起其他是非。虽然刘巧巧一再反对,但刘承忠以绝对的权威宣布反对无效,刘巧巧也就无可奈何。至于余家,第一措施,当然是消除此事造成的不利影响,余成长带着两个儿子到马家赔礼道歉,马占山故意装糊涂,让余海风、余海云兄弟在门外跪了一个多时辰。更有传言说,余海云曾经反抗过,站起来准备离开,是余海风将弟弟拉住了。另一个措施,就是立即给余海风提亲。

在中国,提亲有严格的程序,也就是仪式感。正因为有仪式感,男女双方,一旦定亲,就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更进一步,一旦结婚,那可就像教徒受洗一样。后来开始流行自由恋爱,发展到极致的时候,某个人对另一个人说,我们恋爱吧,另一个人说,好。两个人立即就去开房间,没有任何仪式感,和握一个手差不多。结婚也是如此,某一天早晨醒来,突然兴起,跑去扯一张结婚证,手续完成了。而与此相关的其他所有程序,能省的省了,能少的少了,能马虎的马虎了。所谓的领取结婚证书,远远不如领取大学录取通知书神圣,和某一项比赛领取一张报名表差不多。美其名曰移风易俗新事新办,实际是从人们的观念中,将婚姻的神圣感抹掉了。离婚率高,与此不无关系吧。

古代不同。古代婚姻,第一步,必须三媒六证。

哪怕男女双方青梅竹马,彼此有意,哪怕双方家长均已经默许,仪式感仍然要有。第一步,必须请媒人上门提亲。正因为婚嫁第一步必须经过媒人,因此,做媒在当时是一种职业行为。就像现在的人要找律师一样,总不能见街上有一家律师事务所,就走进去,一定要货比三家,择优录取。尤其是余成长、刘承义这种家庭,选媒人是一件大事,务必慎重。

余家放出风来,要找一个媒人,替儿子提亲。

这个消息,迅速在洪江城里传开了。一时间,余家门前车水马龙,全城的媒人,都来争这单生意。

也就这时候,余成长对妻子崔玲玲说:“这件事,先放一放,等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