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镖生涯,就是刀尖上舔血的生涯(第5/17页)
余海风走近时,才看清,果然是一个乞丐,头发蓬散,遮盖着大半张脸,破烂的衣服紧紧地裹在身上,脚上穿一双半新不旧的布鞋,脚边放着一个破碗,一根木棍。
余海风一直觉得自己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也深知社会底层还有更多人,不被这个世界接纳,对他们,余海风永远怀抱同情之心。他当即下马,快步向山上走去,来到乞丐面前站定,然后伸手到怀里摸。他的怀里并没有多少钱,只摸到一个铜板。
清朝没有统一的铸币厂,只是出规格,各地自行铸造,所以,通用的钱币形制上大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只有四种钱币,一是现银,二是银元,三是元宝,四是铜钱。银子有经过铸造的,通常有官银和私银之分,没有经过铸造的,称为散银或者碎银。银元是由银子和其他金属合铸而成,相当于现在的百元大钞。元宝也叫铜板,主要以铜为原料铸造而成,相当于现在的几十元钞票。民间年画,画的元宝都是船形,其实那不是元宝,而是官银。此外就是铜钱,也称制钱,因为外圆内方,也被称为孔方兄。
余海风蹲下去,两人目光的距离有两三尺远。余海风看到乞丐一张肮脏的脸上有一双清澈如水的眼睛,这双眼睛和他目光相碰的时候,显得有些慌乱。乞丐本能地往后缩了缩脚,半蹲半跪起来,一双手抱在胸前,警惕地望着余海风。
余海风笑了笑,低声说:“兄弟,别怕。”他一边说,一边摊开右手,右手掌心之中有一个铜板,慢慢递到乞丐的面前。
乞丐的头发披散,他低头看了看余海风掌心之中的铜板,又抬头看了一眼余海风的脸,右手动了动,没有接余海风的铜板。
余海风以为他是胆子小,不敢接,微笑了一下,伸出左手,握住乞丐的右手。他感觉乞丐的右手颤动了一下,乞丐的手心有些脏,但他衣袖底下的肌肤很白。
余海风把铜板放在他的手心,微微一笑:“兄弟,春寒,去买碗酒,暖暖身子。”松开了乞丐的手,站起来。朱七刀站在不远处,冷冷地看着两人,右手之中的短刀不时抛起来,在空中转几个圈子,又稳稳当当地接在手中。
乞丐握着铜板,一抬头,正碰到朱七刀凌厉的目光,立刻把头低下了,看着手心之中的铜板。
余海风没有看到这些,走到朱七刀身边,翻身上马,说:“七刀叔,我们走吧!”
朱七刀又冷冷地看了一眼乞丐,双腿一夹,马儿迈开了腿。
※※※※※※※※※
西天最后一抹余晖褪尽,暮色从某个神秘之处悄然走出,在大地间游荡。
忠义镖局的车队终于走进了雪峰镇。按照原计划,进入雪峰镇的时间应该更早一些,因为给白马镖局让路,耽误了一点时间,才会在傍晚时分进入此地。雪峰镇,是黔阳县东部雪峰山脚下的一个集镇,向东经洞口、隆回连接宝庆(现邵阳)和长沙。
古代经济,其实就是交通经济,路通才能财通。在整个湘西南,洪江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因为处于沅水和巫水交汇处,水运交通极其发达,最鼎盛时,码头上停泊的各类船只,通常都会有五六百艘。除了水路,还有两条陆路。一条经镇远到贵阳、昆明、缅甸、印度等地,属于古老的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另一条,就是忠义镖局正在走的这条,通达长沙、汉口。故而,洪江素有七省通衢之称。
雪峰镇之所以成为一个山区大镇,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来往于洪江和长沙的官商均要在此歇息,以便第二天翻越雪峰山最后一个山峰。
雪峰镇的出云楼,是忠义镖局常住的客栈。客栈只有三间上房,忠义镖局早已经订下了。现在,队伍中多了古立德,新任的县太爷,让他住普通房间,似有不妥。刘承忠只好将其中一间上房让给了他。之所以要订三间上房,一是刘承忠兄弟的房间,要放贵重物品,这些银子,是轻易不能离身的。兄弟两人,还要轮流值夜。陈铁峰是镖局的老人,在忠义镖局走了四十多年镖,如果不给他安排上房,实在是怠慢了。另外一间上房,自然就是给两位女眷准备的。女眷的上房自然不能让,刘承忠兄弟的也不能让,只好让出陈铁峰的上房给古立德,陈铁峰便和刘承忠兄弟挤在一起。
胡不来自觉当了县太爷的师爷,身份尊崇,也想要一间上房,可客栈实在无房,只好把这口气忍了。
十几辆马车进入大院,不需要吩咐,所有人开始忙碌,除了装银两的箱子要拆下来抬进上房,其余货物,仍然留在车上。所有的车子,都要用铁链锁在一起,马匹则牵进马厩,喂食草料和水。
余海风正在用铁链子锁马车。刘巧巧和王熙美从车厢里下来,余海云一手提着长枪,一手扶两个表妹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