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走镖生涯,就是刀尖上舔血的生涯(第13/17页)
这新任县太爷也是奇怪,在长沙接了官印,就再也没有消息。按常理,他应该在经过宝庆府时,向宝庆知府乌孙贾报到。可事实上,王顺清他们得到的消息是,古立德离开长沙后,便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若是一般的官县上任,王顺清才不会这般猴急,此前一连几任履新,地方士绅和官员,也都从黔阳县城赶到洪江迎接,王顺清却连面都不见,一定要等人家主动来拜见他。但这次不一样,来的虽说是县令,品级却是正六品。别说王顺清不明白朝廷在搞什么名堂,就连知府乌孙贾大人,也担心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信号。
身在官场,每一点非同寻常的迹象,都可能预示着巨大的风暴,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都不得不异常小心,否则就有可能玩掉自己的官帽,甚至玩掉自己的脑袋。乌孙贾来信告诉王顺清,密切注意这个古立德,不能有丝毫大意。
偏偏这时候闹起了土匪,王顺清能不急吗?
一行人有骑马的,有坐轿的,急急出了汛把总署,直奔巫水官渡而去。
洪江虽为城,但和全国所有的城均不同,洪江没有城门。
今天的人们,对于没有城门习以为常,但在清朝以前,一座没有城门的城,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这一点,只要看看中国几个与城有关的字,就可以明白。在中国的古代,最大的城,叫国。今天,人们全都认为国是指国家,却很少有人知道,国的真正字义是城,专指王城或者诸侯之城。国字完整地显现了城的根本要义。国的繁体是國,口字里面,一人持戈,也就是说,有士兵持戈防守,又四面城墙的,才叫国。除了国之外,还有一种城叫邑,邑是大臣的食税之地,也是有城墙的。邑中虽然没有体现城墙,但食邑的名称中,往往有耳旁。比如今天姓氏中带耳旁的或者地名中带耳旁的,都不是封国,而是食邑。这个耳旁,代表的,就是城墙。再一种就是城,筑土成功为城,强调的,就是城墙。
后世根据保存的完好程度,说中国在明末清初有十大著名古城,如云南的丽江、大理,湖北的荆州、襄阳,湖南的凤凰,山西的平遥,四川的阆中,安徽的歙县等。其实,明末清初的著名古城,远不止这些。这些城,更多在军事意义上,均为有城墙之城。
洪江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座商城。而当时,最为著名的商城只有三座:平遥、洪江、和顺,有北有平遥、南有洪江、西有和顺之说。这三座城,平遥属于金融之城,属于中国银行业的发源地。云南腾冲的和顺是玉石之城,是最大规模的边贸交易之城,而湖南湘西的洪江,却是内地的贸易之城。三座著名的商城中,洪江以及和顺,均没有城墙。
没有城墙,显示了贸易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相比和顺以建筑为城墙,洪江的开放性更强,七冲八巷九条街,四通八达,真正体现了商业的融通天下,海纳百川。
王顺清等刚刚行至渡口,迎面驶来一辆破旧的马车。一般老百姓见了这帮官员,自然会避让,而这辆马车,竟然不停不靠。马车后面不远处,有一队人马,哭哭闹闹,显然是白马镖局的人和他们的家属。
王顺清当即勒马,大喝一声:“大胆刁民,见了朝廷命官,为什么不避让?”
马车仍然不停不让,一直向前驶来。王顺清大怒,再一次喝道:“来啊,把这个大胆刁民给我拿下。”
队伍中冲出几个汛兵,扑向马车。快到近前时,马车倒是停下来了,施施然从上面下来的是胡不来。胡不来摇着扇子,笑笑说:“王把总,好大的派头啊。”
王顺清一看,竟然是熟人,顿时换了一副面孔:“胡不来?怎么是你?”
“怎么不是我?”胡不来反问。
王顺清摆了摆手:“老子日你个乖。快点让开,兄弟有紧急公务,没时间跟你扯淡。”
“我才不跟你扯淡。”胡不来说,“我过来,是传古大人的口信,叫你们立即回去汛把总署,商量剿匪事宜。”
王顺清一时没有反应过来:“古大人?哪来的古大人?”
赵廷辉反应快一些,问道:“古大人,难道是新任黔阳县令古立德大人?”
“还是赵主簿反应快。”胡不来用扇子在面前扇了几下,“正是古立德大人。”
王顺清有些糊涂了:“老子日你个乖。古大人在哪里?为什么没看到?”
胡不来知道,在这洪江地界,王顺清就是天。不过,从今而始,这个天要变了,变成他胡不来了。他不能给王顺清太多机会,当即脸色一变,拿起了腔调:“古大人说,繁文缛节就免了,一切等到了汛把总署再说。”
周永槐还算清醒,试探地问:“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