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乾坤齐天逍遥帝君(齐天大圣)(第20/29页)

如果有选择,朱元璋当然不想占据陕西,可是他没有选择。哪怕他占据的是陕西这样的穷地方,也和大明朝廷三年打了五场万人规模以上的战争,才算是真正的站住脚。

从此以后,朱元璋在陕西努力种田,在草原继续抢劫蒙古部落。

根基有了,但就是天灾不断。

朱元璋辛辛苦苦种了十年的田,也就才练出二十万府兵。这是建立在陕西内部的所有的田地,都被他收为己有,分给士兵的前提之下。

简而言之,整个陕西都被朱元璋府兵化!

这里不要文官!

这里不要那么多的衙门!

这里甚至连商业行为都被压抑到了极致!

这里利出一孔!

这里只有府兵才能当官!

如果有选择,如果天灾不是这么频繁,如果文人们愿意稍微配合一些,朱元璋都不会这么做,可是他没得选!

而今年则是朱元璋离开关中,争霸天下的日子!

第一代的府兵的战斗欲望、战斗力,是全方位的强大!

他们性格坚韧,哪怕战局不利也不敢逃跑!

府兵逃亡,全家都要受到牵连!

家里的田地会被朱元璋收回去,家人甚至也有可能会被贬为奴隶,他们的背后是一家人!

不到全军大溃退的时候,府兵是不会退的!

如果说一般军队伤亡率是百分之五或者一成,那么这些坚韧的府兵,则是能够承认一成五甚至是两成的伤亡率。

坚韧的意志,强大的个人作战能力,强大的纪律服从能力,这些初代府兵在这个时代简直是天下无敌的存在!

所以离开关中之后,洛阳城就轻松的被朱元璋打了下来。

而此刻朱元璋的面前有一个胖得不像话的超级大胖子,这家伙皮肤白净细腻犹如少女,保养的非常好,全身上下都是肥肉,走一步整个人都会晃一晃。

一巴掌拍下去,全是肥油!

“你就是福王?”

“这样的福王?”

朕当年打下来的天下,就是让你们祸祸的吗?

不肖子孙!

想了想,朱元璋大手一挥:“拖出去,斩了!”

……

很快,秦侯自称秦公,带兵出关中,攻下洛阳并将福王斩首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天下。

南京,江南大营!

江南大营当然是这位儒生穿越者弄出来的,他原来叫什么并不重要,他今生叫做顾清。

顾清穿越之后,便走了科举的路子,考上了举人,考上了进士,然后当了一年翰林镀金之后,便回到了家乡,潜心著书。

著书的同时,他还开了一个培训班,第一次系统的提出了真题、模拟卷、模拟考试等概念,并付诸实施。

一炮成名!

然后他又提出了题海战术,开始出书,出秀才模拟套卷,原本他的演绎法、归纳法,高明是高明了,但影响力却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大。

可是当他提出了这一系列考试相关的概念之后,他的声望就真的刷刷刷的往上涨,他出版的秀才考试须知,更是被反复印刷了上千万份!

啧啧,实体书卖出了上千万本,这放到二十一世纪也是了不得的大作家了。

放在这个时代,更是让顾清的名声一步登天。在普通读书人的眼中,直接就成了堪比朱熹、王阳明的人物。

甚至还有很多聪明的投机者,不远千里的来到他家,拜他为师,诚心诚意的当他的弟子。

秀才们打心眼里的崇拜顾清,举人和进士们又被顾清提出的演绎法、归纳法惊为天人,再加上顾清不做官,所以朝廷对他也不是很忌惮。

养望!

这就是顾清在崇祯十年之前做的事情,崇祯十年之时,李自成被朱元璋赶走了,在北方又屡屡失败,只能提前过来祸祸南方。

在出现了朱元璋这个割据一方秦侯之后,朝廷的兵力更加不足。抵御后金就已经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根本就无力平定那些前往南方的流寇,可是南方的百姓也是命啊!

南方的士绅们也不想死啊,那该怎么办?

在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差点儿攻下南京城之后,顾清提出了一个办法,团练!

古时办团练的都是地方豪强或者世家大族,所以他们办的团练,最后往往会成为王朝的掘墓人。

可顾清却提出,让读书人办团练!

让读书人们以同窗、同乡、老师、弟子们之间的关系为核心,组建团练。这样的团练,基层军官都是识字的读书人,底层士兵都是乡下的朴实百姓。

看起来就很可靠,算是政治过硬!

哪怕明知道这个团练里面有坑,崇祯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要么办团练,要么就眼睁睁的看着张献忠、李自成把南方给偷了,太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