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帐里香飘奇扑朔瓜田李下惹嫌疑(第7/8页)
杨华了解这些情况之后,不觉又思念起金碧漪来。“要是有他同行,那就方便得多了。我是来找孟元超报仇的,当然不能让向导带我去,只好凭着自己瞎闯了。”
这天不是墟期,集上冷冷清清。杨华备办了足供的干粮,便在那间客栈投宿。此时已是天黑时分,客栈外面有个木板搭盖的马厩,一个小厮正从马厩出来,随手掩上了板门。
杨华忽听得一声马嘶,这马嘶之声竟是似曾相识。杨华心中一动,连忙把眼光投射过去,隐约看见一匹纯白的马正在吃草。可惜夜色苍茫,他还未曾看得清楚,那小厮已是把板门关上。
金碧漪那匹坐骑正是白马,但由于看不真切,杨华却不敢断定,是否就是那匹白马。他心里惊疑不定,上前和那小厮搭讪。
那小厮道:“客官是来投店的么?”
杨华说道:“不错。请问贵店的客人多不多?”
那小厮道:“生意清淡得很,好几天没有客人上门,今天方才来了两个。你打听这个干嘛?”
杨华说道:“我担心没有房间。”
那小厮笑道:“你要十间都有。进去吧。”
杨华道:“这两个客人多大年纪,可是和我一样,从外地来的么?”
那小厮盯了杨华一眼,冷冷说道:“我一向不爱多管闲事,没有问过是哪里来的。年纪多大,我也不会看,有一个有胡子,有一个没胡子,大概总比我年纪长吧。你管他们的年纪做什么?”
杨华尴尬笑道:“随便问问。”他有过在小金川寻访义军的经验,见这小厮对他似乎怀有敌意,不由得心头一凛,瞿然省起:自己可能已经惹起了他的疑心,当下也就不敢多问了。
店主人直上直下打量了杨华一番,说道:“客官,你贵姓?”杨华说道:“小姓杨。”店主人道:“杨大爷,你上哪儿?”杨华心里想道:“我若然说是往柴达木山区探亲,山里人恐怕是他熟悉,骗也骗不过他。”于是说道:“我是往鄂克昭盟找活干的。”
店主人怔了一怔,说道:“往鄂克昭盟为何不走平路?”
杨华说道:“走山路快些,那边的雇主等着用人。”
店主人道:“不过山区近来不大平静,你知道么?”
杨华笑道:“我身无长物,怕什么?”
店主人不再盘问,说道:“好,我给你一间上房。你吃过晚饭没有?”
杨华说道:“在集上吃过了。”
店主人道:“杨大爷,你很喜欢喝酒的吗?”
杨华诧道:“你怎么知道?”
店主人道:“我闻得酒香,你这皮袋里敢情是葡萄酒吧?”原来杨华在白教喇嘛带出来的那一皮袋葡萄美酒还有一小半未喝完。
杨华笑道:“不错,你真是大行家,连什么酒都闻得出来。”
店主人道:“我们这个小市集似乎没有这样好的葡萄酒!”
杨华说道:“这是前几天在路上买的。”
店主人道:“原来如此。”似乎有点不大相信的样子。
杨华想道:“纵然他有疑心,料他也不会猜得着酒的来历。”
店主人道:“抱歉得很,小店设备简陋,连蚊帐也没有。好在现在是冬天,也没蚊子。”杨华说道:“不用客气,我是荒山野岭都露宿惯的。”
店主人道:“客官请早安歇。”
杨华待他离开之后,掩上房门,自言自语道:“窗子也是破的。虽然没有蚊,冷风刮来,也是难受。好在我自己带有蚊帐。”
他把金碧漪那床轻纱帐挂了起来,又自言自语道:“这是天蚕丝织成的帐,这样好的宝贝却有人随手抛掉,好在我捡起来。”
这些话当然是想说给金碧漪听的,用传音入密的内功把声音传送出去,声音虽然不大,料想附近几间房间,里面倘若有客人的话,应该都听得见。
过了半个时辰,仍是毫无动静。杨华好生失望,暗自想道:“恐怕是我的一厢情愿了,天下哪有这样的巧事,金碧漪也会刚好在这小客栈里?天下白马多得很,那匹白马,也未必就是他的坐骑。”
杨华虽然心里在想:“天下哪有这样的巧事?”但却止不住在思念金碧漪。只听得卜卜卜的更夫击柝声,已是三更时分了。杨华毫无睡意,拔掉皮袋的木塞,喝了一口葡萄酒,独对青灯,朗吟一首唐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这是初唐四杰之一少年才子王勃写给他一位姓杜的朋友的诗,原题为《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少府是唐代县尉的通称,“之任”即“上任”,“蜀川”泛指蜀地。
诗人是在长安给朋友送行的。“城阙辅三秦”,意思是长安城官阙嵯峨,险要“三秦”从四面卫护着它。“三秦”相当于现在陕西省中部和北部一带地方。“五津”指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都是四川省长江上的津口,这里用来代表“杜少府”要去的“蜀川”。“城阙辅三秦”点出送别的地点,“风烟望五津”点出行人要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