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良友相逢徒怅怅夫妻离散恨绵绵(第5/6页)

哲别喝道:“原来是你这小子!咄,儿郎们,不要让他跑了!”那小队骑兵给李思南杀了五人,还有四十多个,听得主将下令,顾不得追杀西夏溃军,齐都向李思南追去。

李思南的坐骑负痛狂奔,跑出了数里之地,力不能支,四蹄屈地,倒了下去。李思南施展“燕青十八翻”的功夫,在地上一个盘旋,长剑挥舞,人未起立,已斩断了八条马腿,把四个追兵跌下马来。

哲别快马追来,人未到,箭先发,李思南抓起一个士兵作盾牌,连挡三箭,忽觉胁下一麻,原来是哲别的一支神箭穿过了那兵士的身体,射伤了李思南。不过也幸亏有这个“盾牌”,射到了李思南的身上之时,这支箭的劲道已经大减,伤得不算很重。可是伤得虽然不重,但李思南失了坐骑,形势亦是十分危险了!

李思南正在奋战夺路之际,忽听得呼呼风响,黄沙四起。这是西北黄土荒原上罕见的“龙卷风”,无巧不巧,恰好在这个紧张的时刻给李思南遇上了。这一阵狂风,不啻做了他的救星。

狂风刮地而来,吹动了松散的黄土层,卷起了黄色的沙雾,像数十百重厚厚的黄幕,蔽地遮天,沙雾中只见人影幢幢,难分敌友,旷野中风力特别强劲,双方都急于找寻避风之处,顾不得再打下去。

风声呼呼之中忽听得一片金铁交鸣之声,这是从大路上传来的。蒙古的骑兵正在路上行进,碰上这阵狂风,不能不歇下马来,队形散乱。有一队俘虏趁此时机逃跑,有的夺了兵士的武器,还夺了兵士的马匹,冒着狂风,冲杀出去。

哲别此时已离开大队,却不知军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只道是有敌军乘机偷袭。他是一军主帅,必须回去查明真相,应付意外,镇定军心。当下想道:“这小子受了箭伤,谅他跑不出西夏国境。风过之后,我叫人多绘他的图形,分发边境的各营驻军,叫他们多加留意就是。”于是拨转马头,赶回军中。

李思南咬实牙根,在狂风中奔走,黄沙扑面,气都几乎透不过来。好几次险些倒了下去,但李思南仗着顽强的意志,却没有停下脚步。

这一阵风吹了一顿饭的工夫,方才停止。狂风过后,李思南定睛一瞧,只见自己已经到了山脚,后面并无追兵。

李思南只觉双腿酸麻,百骸欲散,伤口疼痛欲裂,摸了一摸,湿漉漉的,也不知是血是汗。他身上满是泥沙,流下的汗也变成黄色的了。

李思南随身带有干粮和金创药,幸好未曾失落。当下将底衫撕破,抹去血污,敷上了全创药,将伤口包扎起来,心里想道:“现在还不能说是脱离险境,入山越深越好。”于是忍着渴,吃了两个硬馍馍,强振精神,爬上山去。

直到黄昏之后,李思南方始爬到山上,幸好找着一条山溪,李思南喝过了水,洗了个澡,精神渐渐恢复。

李思南宁神打坐,默运玄功,行气活血,也不知坐了多少时候,自觉气达四梢,小腹发热,知道自己伤不碍事了,这才站起来,睁眼一看,只见月在天心,风吹草动,林中一片静寂,远处胡笳之声,尚自隐隐可闻,两军追逐,却不知到了何处了。李思南看着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想起失去的杨婉,不觉心痛神伤。

李思南想起杨婉对他的种种好处,如今只剩下自己影只形单,杨婉死生未卜,不禁悲从中来,难以断绝。“杨婉本领不弱于我,但愿她也能够像我一样逃出生天。天涯海角,终我一生,我无论如何也要把她找到。”李思南对着明月发了誓,心里才好过一些。

一阵风吹过,乱草丛中好像有窸窣的声响。李思南在一场剧战之后,只吃了一点干粮,此时精神恢复,肚子里饿得难受,听得草丛中的声响,以为藏着什么野兔之类的小动物,心想:“正好给我充饥。”于是随手拾起两颗石子,向草丛中打去,他准备施用“连珠镖”的打法,第一颗石子把野兽吓跑出来,第二颗石子就要把它打着。

不料草丛中蓦地窜出一个人来,第二颗石子未曾打出,他已经扑到了李思南的眼前了。

月光下看得分明,只见面前的这个汉子浑身尘土,衣裳血渍斑斑,也不知他是什么身份,哪一国人?但穿的却是蒙古人的服饰。

李思南只道是哲别派来搜索他的人,无暇思索,连忙拔出剑来,刷的一剑,便刺他的穴道。李思南是准备将他点了穴道之后,再仔细盘问他的。

这一招刺穴剑法是李思南的看家本领,满以为一个普通的蒙古鞑子,决不能逃过他这一剑。不料这汉子的身手竟是十分矫捷,大大出乎李思南的意料之外。

只见青光一闪,“当”的一声,这汉子拔剑出鞘、解招、还招,三个动作,一气呵成。不但化解了李思南这一招精妙的刺穴剑法,而且反手一指,碧莹莹的剑光闪电般的便指到了李思南的面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