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把自己做成兜子(第7/9页)
所有现象和细节组合合理,所有的分析严丝合缝。如果说齐君元的构思是要体现一种留白意境,那么周行逢的构思则是完全的工笔写实。而工笔写实最容易犯下的错误就是在描绘许多几乎完全一样的羽片、叶片时,不经意间会有变形。而且随着描绘的数量增多,变形会越来越大。而当整个画面画完后,呈现的效果可能就和设想中完全不一样了。
在将整个事情完全想通之后,周行逢双手撑住桌案长叹口气:“千防万防家贼难防,最厉害的暗算总是最信任的人做的。”
范啸天一直都在旁边关切地注视着周行逢,这在谁看来都很正常,因为周行逢现在思考的结果将关系着他的命运和生死。当听到一直冥思苦想的周行逢说出这句话时,一向故作文雅的他在心中得意地对自己说了一句话:“你成功了!”
冲封杀
赵匡胤在刘总寨煎熬了二十二天,所带的手下和刘总寨军营中的兵卒死伤了近一半。那天板鹞下蛋扔下来的“平地火雷铁横雨”,就杀伤了二十几人。而堵在外面的刺客看来是不杀赵匡胤誓不罢休,他们这些天对刘总寨的攻击就没有停止过。穿空火蛇矛、铁猴子、筋斗碌碡、雪刃蜻蜓,等等,各种不同技法的血爪、闷爪、皮爪层出不穷。每天都变着花样招呼,有时一天还会换几种。
如此密集的攻击节奏,如此繁多的高超杀技,如此精妙的攻杀器具,和最初几次的刺局有着极大的差别。单从规模上判断,组织这次大型攻杀的应该是个庞大的团体。人数众多,配合有序,后备充足,否则不会这样肆无忌惮地围住兵营攻击。而且看起来他们并不在意周边官府发现到这里的情况后会赶来救援,始终以很稳的节奏压制军营,逼迫他们往北面的黑松林子和西边的光石坡逃离。
种种迹象在不断证实着赵匡胤的推断,实施这场刺杀的不可能是什么江湖组织,而应该是哪个国家重金请了南平的九流侯府。而之前所说刺行中的高额暗金也只是个幌子,这些天外面的刺客连围带攻,已经花费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如果再这样持续下去,就会得不偿失。
也就在第二十二天的晚上,赵匡胤决定突围,启栅从北面的黑松林或西面的光石坡逃出。没错,他明知道外面的刺客一直是在逼迫他往这两个方向走,也知道这两个方向可能布设着更多、更厉害的必杀兜爪,但还是决定冒险突围。因为不走不行了,白天外面的刺客已经动用了“毒火龙头撞”,不但将刘总寨的几处大屋子砸撞得一触即塌,而且那些毒火还将寨子中的水源给污染了。虽然寨子里的粮食也快耗尽了,但是就算一粒粮食都没了,再撑几天也是可以的。现在水不能喝了,两天之内便会完全失去体力。那么,与其熬到任人宰割的地步,还不如趁着还有一定的战斗力拼命冲杀一回。
赵匡胤决定在黎明前的时候突围,因为那时的天色最为黑暗。他将寨子里能够自由行动的人分作两队,禁军护卫和刘总寨兵卒混搭。一队将从西面光石坡突围,一队则向北边的黑松林中突围。而他自己既不会走光石山也不会走黑松林,他和张锦岱带着五个最得力的亲信依旧留在寨子里。
赵匡胤已经想好了,当寨外正面围堵的刺客察觉寨子里的人已经突围后,肯定会将力量调动转移到其他两个方位。或松开围堵的兜子直接进入刘总寨,然后继续在那两路背后追杀。这个时候,他们几个人就可以直接从正面突杀出去。
所有的计划都安排好了,黎明时那两队悄悄撬开北面和西面的栅杆。但是刚出去没走多远,两队中刘总寨的兵卒便再难控制。这么多天被堵在寨子中,不断被杀伤力极大的武器攻击,每一刻都有死亡的可能。所以积聚的恐惧和急于逃离危险的欲望一下释放了,兵卒也不管方向路径便拼命奔逃,并且边跑边不由自主地发出连串惊恐的尖叫声。
出现这种情况完全在赵匡胤意料之外,这样一来很有可能就完全打乱了他原来的计划,让对方刺客提前知道突围企图,然后从各方位一起围堵收缩。到时候非但一个都逃不出,就连他想诱开正面兜形的计划也泡汤了。
很奇怪的是,虽然四散奔逃的兵卒都在尖叫,但从声音上判断,他们并没有遇到任何截杀。尖叫声音是渐渐地远了、渐渐地小了的,没有一处出现断音。赵匡胤不由得心中嘀咕,难道外面的刺客已经看出自己的计策,根本就不搭理那些兵卒和护卫,于是将他们全数放走,而把所有力量依旧集中在对自己的围堵和刺杀上?但是事情既然已经到了这份上,赵匡胤这几人只能躲在刘总寨的隐蔽处耐心等待,等待寨子外的刺客对他们施行刺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