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山水局(第6/10页)
前队中只有最后几个骑卒勒住了马匹,没有随着前面的队伍栽下陡坡。但是他们刚勉强勒住马匹,还未从惊恐中理出一点正常的思维来,就已经被连续滚下的“滚木笼”砸落江里。即便没砸落江里的,也都被“滚木笼”钉死在了路面上。
“滚木笼”其实就是一人多高带斜撑的木头框子。框子包括斜撑都是用原木绑扎而成的,每根原木绑扎好之后两段都支出一尺多长,并且削成尖端。这种“滚木笼”最早是守城器具,由墨家发明。但最初守城用的“滚木笼”要小许多,绑扎得也更细密些。而且为了增加攻击力,还会在笼中装入石头和砖块。
制造“滚木笼”并没什么了不起的,一般的木匠、柴夫都能做。但齐君元制作的“滚木笼”却有着独到的妙处,这是一般木匠、柴夫无法办到的。
这独到的妙处就是“滚木笼”能从树林中滚出,滚冲下山坡并落在路上。这看似没有什么了不起,却是经过对坡度的测量、距离的测量,对木笼材质重量的测量,然后通过计算,确定木笼的大小、两段支出的长短、施放的角度和起始位置。否则一个四方的木框,而且所有角上都有支出部分,怎么可能一路滚下,中途不会停住?也不会滚得太急冲过路面继续往下,最后偏偏是恰到好处地钉在路面上?
一个“滚木笼”钉在路面上不足以挡住七辆主车,所以这些木笼是连续着滚滚而下。十几个“滚木笼”扎堆在一起,便将那路堵得死死的,不花费些工夫肯定打不通。
使队的护卫们反应很快,他们根本没有考虑怎么打通被堵的道路。因为就算打通道路前面等着的也可能是更大的杀机,否则开路的人马怎么会瞬间就折损得不剩一个。但是来路他们自己刚刚走过,可以确定是安全的,所以调头往回逃走才是上策。
马车的车头才调过来一半,又一堆“滚木笼”翻滚而下。这次砸下的位置是在七辆主车的后端,不但钉牢了路面、堵住了道路,而且还将在后面押住主车的副职都尉连人带马砸在了下面。七辆主车进不能进、退不能退,所有护卫只得收缩防守,将车辆团团围住。
就在齐君元施放“滚木笼”的同时,使队押后的那些兵卒正凄惨地低声哀号着,而且声音越来越低。除了哀号就再不曾有什么大的声响,就连拔出兵刃的声响都不曾响几声。
前后突然滑出的草墙就像是将押后的兵马关入了一个栏圈。还没等他们想好是鼓足勇气往上侧树林中冲入,还是冒险滑下下侧陡坡逃遁,紧接着又是几张又长又大的草席覆盖而下,他们立刻从栏圈转而被关入了一个棺材里。
六指设置的滑落草墙大小合适,定位准确,施放的时机也恰到好处。草席的覆盖是由旁边树冠顶上直接翻滚下来的,但是六指除了在草席上加了牵拉施放的丝线外还加了缆风线。这样草席在落下时就不会因为气流而飘到其他位置,而且还可以借此固定距离、高度,保证草席以需要的形态落在需要的位置上。
厚密的草席落下来,在那些已经惊恐无措的兵将们看来就仿佛是天塌了。它不仅带走了最后一丝光亮,而且还带来了异样的气息,如同地狱般的气息。
唐三娘在六指编制这些草席时就加入了一种毒料,叫“松肌散”。这种药粉一旦吸入,身体就会立刻松软不能做力。然后随着毒性深入,内腹器官也开始失去维持功能的动力,中毒者很快就会死于呼吸的骤停或心脏的骤停。
草席太轻太薄,被困之人只要反应及时,用长矛顶住草席便可从未落下的空隙中逃出,或者在落下时抽刀挥砍草席,那么没几下也可以破开口子脱身而出。但是采用了“松肌散”后,草席未到那药粉就已经抖洒下来了。即使反应再快,也是没有力气竖起长矛、拨快刀,只能任由草席覆盖而下。
而唐三娘除了“松肌散”外,还在草席上布下了“无常烟”。“无常烟”其实就是一种木盒子,盒子里面有硝石、烟苗做成的引燃装置。一旦草席覆盖而下,盒子掉落下来发生撞击,盒子里的硝石和烟苗便会燃烧起来。盒子所用木材为“无常栎”,此木易燃,立刻就能烧成一个烟团。而“无常栎”的木料中还含有一种奇怪的毒素,燃烧产生的烟雾吸入后,会立刻让呼吸道灼伤起水泡。水泡堵住呼吸道,就像被一根无形的绳索勒死。最初人们并不知道“无常栎”的特性,有人在使用这种木材燃火后突然死亡却又不知是什么原因,便说这些人遇到了无常鬼。“无常栎”这树名就是这么得来的。
唐三娘加入“无常烟”是因为山间树林中潮湿,布设位置又紧邻着一条江水。生怕“松肌散”结块、黏附,不能尽数落下且洒落均匀。所以双杀齐下,以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