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 卷 第 六 章 以心为刃(第3/4页)

因为他所修为的“血邪心法”,乃是一门邪派心法,走入了极端的心法,虽然他领悟了与昆仑剑法相合之道,却没有修习昆仑内功。所以他不能完全进入那种境界,不过这些他并不放在心上。

凌海的剑法并不是叫“剑法”,而是一种“无法可循之法”,那是一种没有招式,没有定格,没有局限,没有规律的动作和轨迹,他的每一个动作并非代表一种法则,而是代表一种哲理,一种至玄的哲理。

这是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哲理,就如天上的流星为何会偏离轨迹以一种至美而亮丽的弧线飞坠地上一般。有人说那将会有一个人要死亡,还有人说那将给所有的人提供一个许愿的机会,认为对着流星许的愿定会实现。可是它代表一个什么呢?在佛家所持的说法中,那是一种生与灭的哲学,在诗人所持的说法中,那是一种绝美的诗意,在画师所持的说法中,那是一道笔墨所不能描绘出的绝美线条,但那到底是什么呢?或许每一种说法都对,或许所有说法都不对,这是一种超脱,超脱普通人思想的艺术。

凌海的剑可以在空间里寻找最最佳的着剑点,凌海的剑可以超越人眼所觉察不到的局限,不过凌海发现那很损耗功力,很费精神。

所以他并不愿意随便使出那样激烈完美的动作。那最完美的动作,需要最精纯的功力相配合。上次,凌海曾使出了那一个动作,但他却也因此而呕吐,那并非一种纯粹的排除体内戾气的原因,而是因为他体内的功力并不精纯,他如今不到二十岁,自己的修为还浅,而他的功力主要是来自外界。冯不肥、冯不矮,还有他祖父的先天真气。而这些真气只不过是他偶然拥有,并没有完全据为已有。比如说他体内的任督二脉有的是冯不矮。冯不肥的阴阳真气,而其他几大筋脉中却是先天真气。他自己的内力却是混于这两大真气之中。而毒手盟右护法、白百痴的功力却只是壮大了先天真气,并没有使他体内的功力有增,虽然他以“地火神乳”培植了一些自己的先天真气,但他的先天真气远远未达到可以驱动剑气、达到超越人眼的速度,而这些剑式,所引起自然力的负作用会使他自己的内力渐渐消耗。若经常使用,那他自己的内力将全部消失,而再也无能控制体内的先天真气和那阴阳之气,那时将会使筋脉混乱,或许有可能使筋脉爆裂。这是他不敢相象的,这是他在成立正义门前自己在疗伤的那一段时间才发现的最让他震惊的现象。

凌海虽不想自身的剑法达到那种超境界和最完美的至高程度,但却绝对可以达到一种无迹可循、超脱大自然的那种境界,那是一种忘情,绝情的境界。虽然他现在只是剑法达超境界的小成,不过也是在出剑时和杀敌时“忘情”、“绝情”,当他的功力真正达到能驱使那股先天真气和体内阴阳之气时,亦即是那先天真气、阴阳之气和自己的真气三者完全融会贯通之时,才会达到大成境界,那便是“至情、超情、至义、至性、爱无限、生与灭互相循环之境界”。他目前正处于修行阶段,即剑道的修行,亦是天道的体悟。

黑衣人和众尼姑的比例依然比较大,每个峨嵋派的弟子几乎是对付两人,不过她们的剑阵连得很密,配合得很默契,如海潮击岸绵绵不休,如江水东流滔滔不绝,如行云流水飘逸悠闲,如穿花蝴蝶优雅洒脱。

黑衣人的局面比较紧张,又丧失了斗志,只有挨打的份。恒静师太将零散的几名黑衣人全部送上了极乐世界。那是几名特别凶残的人,他们依然不死心地到处洒毒。恒静师太本来脾气在峨嵋三位老师太之中,是最暴躁的一个,所以取法号为“恒静”,一旦被激怒,则绝不会心慈手软,其性疾恶如仇,在江湖中的人,都知道恒静师太是难缠的人物。

凌海的剑这次是削向与殷无悔对阵的七名剑手。这一剑所用的全是压力,一种很纯的压力,那柄削铁如泥的“含月珍珠”竟似变成了一根很沉重很沉重的巨棒一般横击过去。大巧若拙,带着无匹的气势向七柄刀上撞去。这剑的角度并不是指向人,而是划向刀。

剑未到,气先到,一种棱角分明的劲气。七人大骇,他们从未见过能将薄薄的铁片舞出这样的气势,甚至连王祖通也不能,他们见过武功最强横、最霸道的便是王祖通。

那种刀法,简直不叫刀,而是魔法,一种超出常人想象之外的魔法。所以他们最崇敬的人便是王祖通,甚至可以为他死。因此,他们今天会不顾一切地来完成任务,可是今天他们却遇到了一种比魔法更可怕的剑法,或许是妖法。

七名刀手的刀似乎都被一只手钳住,很艰难地才挪动几分,但招己不成招,阵也不成阵,那是一种儿戏。殷无悔的剑绝对不快,不仅不快而且不锋利,也变成了沉重的,没有半丝锋芒外泄,似是一根硬硬的铁条,轻轻地击在他们的檀中穴上。这个动作很潇洒,很利落,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