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先发制人(第7/8页)

他们穿着圣光寺中的护卫装束,实际却是方天杰与梅玉由中原聘来的江湖好手。

这些人有几个是以暗器成名的,出手又狠又辣,种类既多,劲道又足,空中只闻飕飕声响与不断的惨叫声,片刻时分,地上已躺满了死伤的人。

抗而不脆的文武群臣约有二十几个人,这时已无一幸免,阮成基吓得直叩头道:

“圣僧饶命!圣僧饶命!”

胡炳是第一个吃足苦头的人,他也是第一个跪下的人,因为他已领略到梅玉的手段,说杀说杀,立刻就付之行动,梅玉率众来此,大事已经不妙,见机率先下跪,也把大缅君拖得跪了下来。

这时胡炳道:“小人把圣僧的谕示转告国君后,国君立刻就召集群臣,宣告法谕了……”

梅玉道:“等一下,是宣告法谕,还是召他们来商讨应付之策。”

胡炳道:“是宣告法谕,不过那些人十分顽固,屡谕不听,他们都是国老死党,主张率军跟圣光寺一战,正在这个时候,幸好圣僧法驾莅临。”

梅玉冷笑道:“丞相本身是拥护圣僧的了。”

胡炳道:“小人先前愚昧,及至受小候教训后,已经衷心拥护圣僧了。”

忽然,一个声音道:“他胡说,他自己才是国老的死党,那些被杀的大臣都是他的党翼,他们全是国老的心腹,把持住国中的大权,连我伯父都要受他们的控制。”

说话的人是一个少年武官,才二十来岁年纪,却是宫中的禁军统领阮大器,是国君阮成基的侄子。

梅玉哦了一声道:“将军这话当真!”

“千真万确,家伯父虽为国君,但凡事都要听他们的,尤其是这胡炳,更是跋扈得很,处处地方都要抬出国老来压人,结朋成党,把持住国政。”

梅玉冷笑道:“他们才几个人,竟有这么大的本事。”

阮大器道:“他们的人数不少,本国军队总计为十万丁壮,由十位将军率领,有七个是他们一党的人。”

梅玉看看那堆尸体中,竟有八名武官,乃问道:“就是这些吗?”

阮大器点头道:“是的,七名总兵,一名是禁军副统领,他们都是国老的死士,也是胡炳的党翼。”

梅玉看向胡炳冷笑道:“丞相很威风啊!”

胡炳这下子才是真正的脸色如上,只有呐呐地道:“小的该死,小的也是奉令行事,不得已的。”

梅玉沉声道:“在中原的渊源而言,你是我大哥的臣属,以缅甸的渊源而言,你是阮氏的家臣,这两者的根本你总知道吧!”

胡炳叩头不止。

梅玉沉声又道:“二三其德,乱臣贼子,饶你不得,杀!”

方天杰手起剑落,把胡炳的首级砍了下来。

梅玉又对阮成基道:“国君!”

“小王在,小王敬候吩咐!”

“李至善的这批党翼首领都已被歼,你该知道以后怎么做了。”

阮成基可怜兮兮地道:“小王不知道。”

“你还不知道,难道胡炳没有把圣僧的法逾转告给你?”

“那倒是说过了,可是没有用的,国老的势力太大了,十万军队有七八万是听他的。”

阮大器道:“伯父,他们的总兵已然被诛,那些军中的低级军官是受您的俸养,应该是效忠您才对,您将这八名悍将的首级悬在宫外示众,同时小侄带领部下,保护您到军中去,从新宣示政令,摆脱国老,选任新的总兵,诏立统帅……”

“这……太危险了,万一他们不服从命令反起来怎么办,你的御林军能抵得住吗?”

“小侄相信足可一战,而且还有三拨人马是支持您的。”

“以三敌七这个仗怎么打?”

阮大器道:“不能打也得试一下,否则如何善其后。”

阮成基道:“这个用不着我们来善后,人是圣僧和梅小侯杀的,善后的工作由他们来做好了。”

梅玉冷笑道:“国君自己什么也不做了?”

“是的,小侯见谅,小王确是什么也不能做,如果你们能驱走国老的势力,小王自然惟命是从,如果你们抵不过国老,我只有继续听国老的。”

阮大器道:“伯父,您究竟是一国之君,凡事应该自己拿个主意,不能事事都听人家的,你不肯去宣召那些军队,请下诏给侄儿,由侄儿前去如何?”

“不行,你也不准去,要是逼反了他们,怎么办?”

阮大器转向建文帝躬身道:“请圣僧示谕。”

建文帝对这个小伙子倒是颇为欣赏,微笑道:“阮大器,你的父亲是前任国君对吗?”

“是的,先君薨后,因微臣年幼,群臣聚议,乃拥家伯父即位。”

梅玉冷笑道:“群臣原来支持的是你父亲,但是李至善运用手段,硬把这个最没有用的老大抬了出来,而且你父亲在不久后,就暴疾而死,据说是死于谋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