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第10/12页)
李老夫人道:“我怎么又成了名人了?”
卢闰英笑道:“那当然是您教子有方,十郎在人前吹嘘,说他能有今天,都是您教诲策励之功,听几个御史的夫人说,她们的官人准备一开朝,就请旨旌扬,立您老人家为贤慈的母范……”
“这简直是岂有此理……”
卢闰英道:“虽然这是他们锦上添花之举,但是您却真当得起,大概是等十郎的任命正式诏告之后,随同诏命一起颁发下来,朝议是绝对没问题会立刻通过的,因为圣上正在准备广兴教化,去年就要天下各地具文呈秦贤孝节烈的事迹,立旌表扬,以为鼓励,您的事迹正好可以列为今岁新正的盛事以为吉兆。”
李老夫人心里自然是高与的,但是想了一下道:“我只是尽了一个妇人的本份,没有什么好表扬的,而且树大招风,荣华不能至极,要留点福给儿孙的,这件事最好还是能推阻一下。”
卢闰英道:“娘,这种事可没办法推阻的。”
李老夫人道:“为什么?跟他们融通一下不行吗?”
卢闰英道:“您想吧,朝廷已有旨意遍颁天下,有您这么一个现成的范例,他们怎么肯放松呢,这也正好让他们有所表现呀,再说正因为这是难得的殊荣,我们更不能去推阻了,好一点的说我们不识抬举,想不过来的,还以为我们是故意拿矫端架子呢。再说,目前只是由他们的家人口中透露这个风声,还没有见诸行动,我们跑去一说,人家还以为我们是以退为进,故意要他们着力进行呢,事情不但打消不掉,等到颁下来时,反而成了是咱们求得来的,那可太没意思了。”
李老夫人一呆,想想她的话也大有道理,不禁叹了口气:“这真是从那儿说起呢,长安这个鬼地方我真住不惯,明天我就回去了。”
卢闰英一怔道:“娘,您要回去?”
“是的,我是为了替你们完婚来的,这件事办妥了,我本来也该回去了,今天在庙里我就有了这个意思,因为郭夫人她们说要跟我多来往,还准备接我去玩几天……”
“那是好事呀,汾阳王府的园林是长安很有名的,据说比皇宫内苑的御花园还要好玩呢。”
“活到我这个年纪,已经对玩没兴趣了,我对应酬这些贵夫人实在不习惯,而且我相信君儿也不希望我这样的。”
“十郎绝不会有这个意思,他以您为荣,人前人后都在夸说您的教导有方……”
李老夫人轻叹道:“那些话不说了,英儿,你可能还不懂,君儿的那份工作最好是少跟那一家攀交情,以免引起更多的猜忌,尤其像郭家那种人家。”
“郭老王爷位极人臣,功业彪炳……”
“越是那样的人家,越该离远些,世事无常,祸福无门,位高权重,就容易遭忌,物极必反,你总该记得……”
“郭氏一族应该没多大问题了……”
李老夫人笑笑道:“有个现成的例子。就是平辽王薛氏一族,何尝不累世忠贞,功可盖世,结果呢,家里只有一个人犯了错,就株连全族……”
卢闰英默默不语,李老夫人又道:“我说明天走,就是明天走,趁这两天天气好,上路方便!”
“上元未过,商旅都没有开张,路上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那怎么个走法呢?”
李老夫人笑笑道:“你还以为人家都能那么个闲法,一般店家,过了初五就开张营业了。我也不必准备,也没什么行李,一乘车子,让李升送我就行了。”
“这……您等十郎回来再作决定好吗?”
李老夫人脸现愠色道:“英儿,我行动还不至于要向儿妇请示吧!我只是告诉你们一声,并不是要征取你们的同意,所以这件事不必多说了。”
卢闰英吓了一跳,连忙跪了,道:“媳妇绝不是那个意思,只是想多在您跟前尽点孝心……”
李老夫人笑了一笑道:“起来!我知道你没有那个意思,只是告诉你上一代人的心里的想法。”
卢闰英还是低头不敢起来,李老夫人道:“孝道者重在顺,有时候做子女的虽是一番好意,却时时去干扰老人的行动与生活,劝阻这个,阻拦那个,反而弄得不痛快了,我这个婆婆并不难处,也从不找后辈的麻烦,只要大家过得去就行了,可是我要做什么,也不想受你们的拘束。”
卢闰英很惶恐的,不知要如何是好,但她也没有什么办法能够留下婆婆。
再者,看来这位老太太的情形很坚决,也不是任何人所能阻止得了的,只有听她的意思了。
李老夫人又道:“我的人先动身,只带简单的随身行李,至于另外要带的东西,我会开张单子,你们办齐了。找人赶快给我送回去,我想还可能东西比我先到家,因为我跟李升都上了年纪,整天长途跋涉,也吃不消,所以我要早点上路,天好,就多走点,天不好,我们就歇两天,好了,你回屋去吧,我要找李升来整理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