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第22/62页)
罗春霆这才算是明白了,一定是自己对李益的态度过于倨傲,所以李益才授意卢安,跑来提出这个条件。
“你看不起我个扎委的委员,我就非要你低头替我这件事给办好。”
李益虽然没有指定,但是这个意思却绝不会错了,罗春霆的性子又犯了,可是他还投开口,就发现了主管的冷峻神色,连忙把到了喉咙的话又咽了回去。
史仲义是为了顾全自己的尊严。不便把话说得太明显,才说成是他自己的请求,这已经是相当给面子了,如若再不知道进退,那这只饭碗就端不稳了。
心里尽管不快,口中却不便再说什么。只有道:“学生这就去,学生这就去。”
这位帅府的师爷虽然不是官员,但出门的架子倒是不小,他胆小不敢骑马,出门都是一乘便轿,用两名健汉抬着,另外还有四名军丁骑马随行,两名开道,两名护卫随行,这是卢方时就传下的规矩,因为卢方是个爱排场的人。
史仲义接任后,萧规曹随,也没有什么变动,去到了府衙,把知府大人吓了一跳,帅府老夫子亲临,不知有什么要公,连忙亲自出迎,商明来意后,府台大人也十分尴尬,方子逸已经来过了,由于上午李益去到帅府拜会时,罗春霆没有当回事,只命一名书目到府衙知会一声,知府大人也是不以为意,再加上李益没来,只有副手方子逸带着部文投了来,知府也没当回事,随便交代一下,由府里指派了一名班隶会司同察看工地去了。
这才使得罗春霆感到不安,假如自己不来这一趟,很可能这件事会办得很糟,假如承办人志在敛财,这倒是个好机会,随便承办人如何处理报销,反正地方官员不加闻问,正是大捞一笔的机会。
但这次李益前来,以他的身份与地位,自然不会在这上面打主意,那就会弄得很难堪,即使不是李益,来的是个无关紧要的闲散部员,如果存心要好好办点绩效,地方这种态度呈报到京里,就是一场麻烦了。
因此罗春霆很不高兴,把满腔怒火都在这儿发作了,沉下了脸,狠狠地训了府台大人一顿,而且他也抓住了题目,朝廷拨款修城以御外侮,这是为巩固国防,重视庶黎的德政,何等重要,地方官员怎可如此等闲视之?
府台大人被斥得慌了手脚,连忙赔着笑脸,先听了一番训,然后才低声道:“先生请息怒,不是下官不重视此事,而是本府境内所直辖的长城要塞,为帅府所在地,下官不敢怠慢,经常派人检视,发现有坍缺之处,立刻就修缮妥当,因此凉州所直辖地区内,实在没有什么大工程,下官申报的所节辖的郡县处,缺漏较多,需要动工的,故而今日只叫人引那位方先生看看,等到方先生准备到四下僻远地区去施工时,下官自当前往会同督办。”
话不为无理,可是罗春霆的火气还没有泄完,冷冷地反斥道:“贵府说的是自己的话,城防要塞乃国防之所倚,亦为征战胜负之所寄,非同寻常之筑瓦砌砖小事,挡过眼前就算了,因此那地方要修缮整顿,也不是贵府认可就行了的,一定要经过专门人才的审核才能知道的,督帅鉴于此举关系之重大,上午就着人知会贵府,着令妥为协助司办人员仔细勘察,如有所需,当全力支援。接着不放心,特又指示本人前来看看,贵府是否有力不能及而需要帅府拨调军工协助的?可见督帅对此事之关切,想不到贵府竟如此漠视……”
知府大人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顿官腔,也不知道帅府是为了什么缘故而改变了态度,修城是常有的事,除了每年的小修,每经战火,总要大修一次,要不然是过个三五年,也得动动工,这一道要塞筑自秦始皇,而后历经东西两汉,三国鼎立后,而有晋隋,再加上本期百余年,前后几近千年都一直是北拒胡人的天堑,历朝都很重视,不但修,而且不断地增建延伸,连接,力具规模,保成不易,但是没有像这一次如此重视过。
唯一的解释就是史仲义接掌河西,看法与观点与前人不同,那也应该早就开始督促,不必临时重视起来呀?
何况史仲义并不是由别处调防过来的,他在河西由参将而逐渐晋升,在副师任上多年而由原节度使卢公奏请留后。卢公内调京师入阁,才真除布仑拜印堂帅,为人作风继承卢方,并不像有什么新作为的样子。
心中尽管怀疑,表面上却只有唯恭唯谨,不断地赔着小心,而且请示行止,问罗春霆是否要找了去?
罗春霆威风也使够了,气也消了,看看天色,则已是日影偏西,尽管秋日尚长,但不会超过一个时辰,太阳就会下山了,这时候若是找了去,恐怕到了那儿天就黑了,实在犯不着,若说不找,则又与自己先前那套言词不符,他再看看这位太守的神态,心中暗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