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 章(第10/25页)
吴妙人目中泪光盈盈地道:“贾女侠!谢谢你,我也不是故意做作,落溷风尘,身非得已,但是我发了誓,将来定要正正经经地找个归宿,所以要买我的身子,只要有钱就行,要我的人,就不能随随便便的了,希望你原谅我的幼稚,因为这是我仅有的一点尊严。”
贾仙儿道:“这是什么话!你有这份志气,我们只有尊敬,今天我们都在这儿陪你,把我哥哥赶到别处去,你有什么困难,慢慢地告诉鲍大姊,让她去帮你解决,关于你的过去,你不必说,我们也不想知道,因为那一定是不愉快的,我们都把它忘记,大家都开始新的生活。”
说着拉起她的手,走向鲍十一娘道:“鲍大姊,我把妙娘交给你,明天我叫个人跟你到会芳馆去替她办脱籍的事,不管他们开口要多少,你都答应下来就是。”
鲍十一娘道:“这么快就谈妥了?”
贾仙儿笑道:“这就是我们江湖人办事的方法,乾净俐落,直话直说,绝不拖泥带水。”
鲍十一娘笑道:“那很好,我这个现成媒人又做定了。”
贾仙儿笑道:“也不见得就是现成的,从现在开始,你要忙的事多呢,因为整个人都交给你了,一直等到我们纳采迎娶过来为止。”
鲍十一娘笑道:“那我可是责任重大,这么一个天仙似的活宝贝,丢了我可赔不起!”
贾仙儿笑道:“所以你必须多费点心,早日把吉期定好,也早点脱了你的担子。”
另一边也正谈得高兴,黄衫客道:“郭家这两个小伙子倒真还不错,挨了打,受了训,居然能当场认错示歉,不愧为佳子弟。”
李益笑道:“是的!我跟他们虽然仅有几面之识,却也认为他们不失其赤子之心,尚可一交,所以斗胆邀他们后天前来一聚,主要的也是借这个机会挤上他家的棚子里去看看赛会,因为这是很难得的一个机会。”
贾飞道:“我们乡间也有赛会,跟长安又有什么不同?”
李益笑道:“乡间赛会都是为了迎神祈福,多半由各乡里组社而成队,所赛的内容不过是彩舞,高跷等一些民俗杂技而已。长安市上就不同了,十五上元夜,各王公巨第竞以花灯为尚,各以重金聘巧匠精心为之,一个灯楼往往有小山大,火树银花,群丽夺目。此外,还有各府中的家将壮丁仆奴,组成舞龙队或取其一典,或以一掌故,更是别出心裁,美不胜收,此外尚有一些好门面的子弟,搭起了球子台,聘得一二熟手名姝圆情,备有礼采,随意行头,热闹处自是别处所不及!”
听得大家都欣然动色,吴妙人道:“前几天就有几家宅第的公子来,请我在那一天为他们圆情,我根本不会那玩意儿,只好辞了,李公子,那究竟是什么呢?”
李益笑道:“那是蹴鞠的游戏,在热闹处扎个采台,有时独力任之,有时也是合数家为之,那就更好玩了,各家都有一二名台主,由丽姝任之,东家准备了彩礼,无非是彩罗,银花,银牌等,与游者同乐,参与蹴鞠者把球踢过彩门去,就可以得到采红,而戏者则不拘多少,表示点谢意,就由圆情的收了,所以这上面又是个竞争,那家的台主出众,捧场的多,赢走的彩红多,不仅圆情的收入多,本主也觉得光采!”
贾仙儿道:“这么说圆情的美人也得会踢两脚了?”
李益道:“圆情者,就是抛球供戏者踢过彩门,不会踢的固然行,但就减色不少,精于此道者,就有得看了,蹴鞠的花式很多,如锁腰,单枪,对拐,肩垸,杂踢等等,如果把持的美人以一个曼妙的花式传过来,戏者也必须以同样的花式或是更巧妙的花式踢回去,否则就是踢过了彩门,也没什么光采,所以圆情的斤节是马虎不得的。”
鲍十一娘叹道:“以前长安灯市真热闹非凡,各府第自己搭起了看楼,府中大小都盛妆在楼上看灯,实际上却是让人家看,那些女孩子一个个打扮得花团锦簇,尤其是圆情台上,更是各尽巧思以争胜,几个能手,被人不惜以千金敦聘来争门面,只是经安禄山一乱后,灯会也停了多年,现在恐怕是不如往昔了。”
李益道:“今上为装点太平,在五凤楼前,特由宫中彩娥精制御灯,同时也谕命各大公宅第扎采灯与民同乐,即使是街上的百姓人家,也都将扎灯为庆,以期能追往昔盛况,所以今年的灯市,倒已大可以一观。”
“十五元夜时,花市灯如画,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这是后人对元夜灯市的描述,十五上元夜,不仅是万民腾欢的盛会,也是小女儿们偷情密约的良辰。
寒月无花,要有也不过是寒梅水仙等一二品应时的素卉而已,但是今天的长安市上却早已处处锦簇,一片花海,芍药牡丹,月季茶花,百艳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