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杨柳重载驰道改(第2/3页)

如果说有人是卖国贼,那这个卖国贼只可能是卓王孙。

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杨逸之百思不得其解。

天意自古高难问。

他只能叹了口气:“你为什么不将这一切说出来呢?”

沈唯敬的泪脸一片颓然:“我不敢!我若是说出来,我会被杀的!”

是的。沈唯敬这么贪生怕死的人最怕的就是卓王孙。他绝不敢说卓王孙半句坏话。

杨逸之忍不住又想叹气:“好吧,我问问阁主究竟是怎么回事。”

沈唯敬扑通一声跪下来:“多谢!多谢杨盟主。”

杨逸之慌忙将他扶起。

这是个很难得的晴天,阳光洒在大同江边的柳枝上,洇染出淡淡的绿意来。在这个整洁而繁华的都市中,一切都显得那么生机盎然。但杨逸之的心情却怎么都好不起来。

他走到虚生白月宫之前,却忽然征住。

平日寂静肃穆的虚生白月宫门前,此时却站满了人。

十八名武当弟子,分成两排,站在虚生白月宫的两边。每边九个人,一动不动。

杨逸之眉头皱了皱。

他们想干什么?

忽然,他看到了清商道长的脸。

清商道长如平时一样,须发怒张,怒容满面。

但他却永远都不会再生气了,因为,他只剩下一个头颅。

只有一个头颅,摆在虚生白月宫的台阶上。

他的怒容,仍那么鲜明,圆睁的双眼似乎在说着他是如何的死不瞑目。

杨逸之忽然明白,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站在这里。他忍不住跪了下来,跪在清商道长前。

两边站着的武当弟子终于动了。为首的大弟子走到杨逸之身前,亦双膝跪地。

“师父说过,如果他再次回来时,战争还没有结束,那么就将他的头在这里砸得粉碎。”

“我师父助郭再佑将军攻打灵山城,不料中了倭军的奸计。师父拼命保护郭将军,将军仍然被乱枪击死。倭军人数实在太多,郭将军的部队眼看就要全军覆没。师父不忍见如此惨剧发生,因此坚持一个人在虎山崃断后。他一个人扼住山崃要害,杀了一百多敌军,坚守了一天一夜,保证了剩下的郭家军安全撤退。但师父……师父却受创深重,以身殉国了!他记得之前说过的那句话,吩咐我们一定要将他的头颅带回来,在这里敲碎。”

十八名弟子全都跪倒在地,面向前虚生白月宫。

面向着清商道长的头颅。

“师父临死前,曾飞鸽传书让卓王孙派兵来救。但没有一个人来!一个人都没有!”

头颅怒目圆睁着,在控拆,在唿喝。

一如当时的厮杀,挣扎,执著,怨恨。

弟子举起手来。他的脸不住的抽搐着,却没有眼泪流下。

他的心已死。他们豁出性命在前线厮杀着,却被自己的军队背叛。如果援军能够及时到达,清商道长必不会死。

凄厉的颤抖让他的声音嘶哑,他哭着喊出最凄惨的一句话:“师父!”

手掌猛然落下,砰的一声,清商道长化为血尘,四散而开。

杨逸之的头忍不住低下。

没有人忍心看这一幕。

十八名弟子脸上全都显出惨厉而坚决的表情,他们跪着,一块一块将师父的尸骨捡起来。如果粘在泥土,他们就连泥挖起;如果落在石上,他们就用手掌用力砸着石头,将石头凿出。

终于,他们用一只巨大的包袱,将师父的骸骨包了起来,负在背后。

他们齐齐转身,跪在杨逸之面前。

“盟主,原谅我们,我们无法再继续作战。我们要回武当山,收埋师父的遗骨。”

杨逸之静静地点了点头。

他目送着他们悲壮地站起身来,往北方走去。他们将穿过大同江、鸭绿江,回到中原。他们将一生都为清商道长诵经,再也不下武当山。

红尘,将与他们再也无关。

没有人知道,这竟然是这支远征的武林大军中,唯一能回去的十八人。

虚生白月宫仍然寂静无声。

方才发生的事情,卓王孙真的不知道吗?为什么宫门仍然是闭着的?

他究竟想干什么?

杨逸之无声的叹了口气。他心中充满困惑。

突然,有人在他背后轻声道:“盟主。”

杨逸之回头,就见韩青主面色焦虑地看着他。这让杨逸之感到一丝不祥。

韩青主低声道:“盟主,你能不能出手……救一下……。”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救一下……月写意……”

杨逸之身子一震。月写意也遭遇到危险了吗?月写意是卓王孙派出去协助元豪的第二支队伍,难道元豪也遭遇到了郭再佑同样的情况?

为何倭兵发动了这么多次突袭?双方不是在谈判了吗?

为何卓王孙没有任何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