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杠精臣子(十二)(第3/5页)

“殿下若是一直这般蛰伏,兴许能等到潜龙入水的那一天,但时移势转,如今的朝局,也不是十年前的那种局面了。”

“十年前,皇后薨逝,永宁侯府人丁凋零,故而殿下虽然被加封为太子,也依旧处于弱势,您要靠着陛下而活。”

“可如今,经过十年经营,殿下羽翼已丰,永宁侯府如今再度门庭显赫之相,太子妃的娘家亦是人才辈出,原本陈家还能替殿下打个掩护,但我害了殿下。”

“大人是在说那一百万两?”太子问道,

邵瑜点点头,接着说道:“这一百万两给出来,陈家如今已是弱势了,恰逢七皇子成年,马上就要参与政事,想来要不了多久,陛下就会为他择一名出身名门的闺秀。”

“大殿下虽然年长,但却是个武人,而除了您和七殿下之外,其余的几位殿下,要么胸无大志,要么背后母族不显,能够平衡起来的,也就只有您和七殿下了。”

建明帝为了避免再出现外戚做大的局面,登基之后很少再纳出身显赫的妃嫔,因而如今众皇子之间,母家尊贵的,就只有太子与七皇子。

所以,如今摆在明面上的,依旧是这两代后族之争。

太子沉下了脸,说道:“七弟年纪尚小,安国公府此番又元气大伤,父皇不是那般容易改变心意之人,故而,七弟无法造成威胁,邵大人,孤本以为你是性情忠直之人,没想到你会行此挑拨之事。”

“殿下,臣说得不过是事实罢了,臣忠于陛下,但却更忠于天下的黎民百姓,若是能有一丝可能,臣都不会放过。”

太子听得心惊胆战,斥道:“大人慎言!不可污蔑君上!”

诸位皇子,邵瑜虽然没有全都接触过,但却都打听了一遍,凡事最怕用心,邵瑜这么一用心,就发现了往日里不曾发现的些许蛛丝马迹。

其他几位皇子,有的是真不争,有的是假不争,但权衡下来,这些人都没有能够相争的资本。

而永宁侯府这个表面上落魄的门庭,在这些年里却没有少做事,真正让邵瑜注意到永宁侯,还是因为这次国库催款。

永宁侯也借了钱,但数目不多不少,半点不惹眼,邵瑜催款的时候,永宁侯虽不是第一批还钱的,但却还得十分轻松。

别家还银子,严重一点的,如同安国公府那般,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动了一刀才凑齐这一百万两,哪怕是几个王府,为了还银子也卖了几个庄子,唯独永宁侯府,什么也没卖,就将这笔钱拿出来了。

邵瑜细挖之下,才发现这永宁侯表面上唯唯诺诺纵情声色,但背地里,却依靠着赵家往日在军中的人脉,在京中编织了一张大网。

邵瑜将这些关系捋清楚之后,立马见到了自己的机会。

一个不需要他出太多力,就能让王朝改天换日的机会。

邵瑜与永宁侯私底下见了一面,两人立马一拍即合,永宁侯顾忌着太子的感情,因而一直等待太子做决定,而邵瑜不需要顾忌这么多,他要做的,就是帮助太子下这个决心。

因而今日的这次会面,看起来是太子费尽心机想要安抚邵瑜,实际上,确实邵瑜和永宁侯在算计着让太子入套。

原剧情里,京中在这段时间显得颇为风平浪静,一直到太子死亡,永宁侯发起哗变,却因为准备得太过仓促,只是拉了一个安国公垫背后,就被建明帝的人马镇压下来。

永宁侯死后,陈渊步步高升,失了安国公的七皇子本就元气大伤,又不知为何得罪了这位本家的宠臣,最后被安上了一个谋反的罪名,陈家主支族人被抄家流放,宫里的太后气得中风而死,德妃娘娘被打入冷宫,七皇子被圈禁两年后就死于一场风寒里。

邵瑜也是到了今日才明白,陈渊其实不是一心忠于建明帝,只是他的主子死的早而已。

按理说,太子仁善,身边有这么多能人,若是细心谋划,想要继承大统并不是什么难事,此时见了太子一面,邵瑜心底的那些不惑,就全都清楚了。

太子的问题,便是太过仁善。

对于他这样即将获罪流放的臣子,太子都能因为怜悯而想着过来安慰一番,这样的人,太过重情重义,反而难成大事,若是真按照永宁侯的建议,只怕太子此时早就已经坐在金殿上了。

可转念一想,若不是太子这般仁慈,也不会让这么多人肝脑涂地的追随。

此时太子依旧在真心实意的维护着自己的父亲,可这样的小羊羔,面对建明帝这样的父亲,能得到什么好的下场。

邵瑜心底清楚,建明帝是一个面慈心黑之人,完全以利益为导向,邵瑜对他有用时,任凭他如何激怒,建明帝都能忍下去,待有朝一日,邵瑜无用了,建明帝自然会弃之敝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