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2/4页)

事到如今,抗议无用,武岳只好硬着头皮开始答题。

考生们沉默不语,奋笔疾书,秦曜渊是最先坐下的人,也最先停笔。

少年的答策试卷上,只有寥寥数语。

香炉里的线香冒着袅袅白烟,他的目光穿透白烟,回到昨夜的梧桐宫中。

少女从书中抬起弯弯眼眸,轻声道:

“阿姊当然会来,即使天塌下来,也不比看着你脱颖而出重要。”

香炉中升起的白烟被风吹散,飘向奔月楼的二楼庑殿。

“老夫有一事不明……玉京公主为何会来监考武生?”

李静容、江德量及几个武考的主考官围坐一桌,问话之人,正是华学院长李静容。

另一长桌上,茶香四溢,秦秾华手执一本和武考无关的经书,头也不抬,只是唇边带着一缕浅笑。

“我曾旁观过殿试,自然知道文考如何进行,反倒是武考,从未有过观摩的机会。诸位不必放在心上,按照既有流程取录便可。”

话虽如此,可在场的考官们谁都无法保持平常心,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想事情自然要往深处想。

公主特意选中武考来监考,是不是希望未来有机会往军队里安插自己人?

她插手兵权又是为什么?

为自己,还是为日后的九皇子?

众人心思各异,一炷香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考生离开奔月楼,汇聚到中央考场参加第二场比试,而蓝衣考官收回一沓答卷,几位考官逐一传阅后,所有答卷都到了秦秾华桌上。

江德量起身向秦秾华揖手,说出几位主考官统合意见后的评价:

“八十九号的答策粗中有细,乃今日武考答辩中的最佳,虽考虑问题还不甚全面,但念及年纪不大,这块短板日后完全可以通过实践补上;九十一号考生的答策在今日武考中也可排入上流,只是过于重守,是守城良将,却无开拓之力。一百零四号……”

秦秾华从被考官判定为差的答卷中抽出两份,问:“九十号和九十二号的评价为何是差?”

江德量上前几步,从秦秾华手中重新看了这两份答策。

“如何?”秦秾华抬起眼眸。

江德量垂下视线,道:“九十号考生盲信个人实力,几乎无策略可言,九十二号考生和他恰好相反,招招阴毒,过犹不及。在下和诸位先生的意见是,此二人德轻行薄,不宜录取。”

两份答策秦秾华都已看过,如江德量所说,两人的问题十分明显,一个过于刚直,一个过于阴毒。

九十号的字迹她十分熟悉,上面的回答完全在她想象之中,九十二号的答策确实阴毒得令人防不胜防,让她想起上辈子一个老熟人,她死的时候,他已经在大理城门上吹了好几年的冷风,不知后来可好,看门的守卫有没有记得下雨时为那颗腊肉脑袋遮风挡雨?

想起故人,秦秾华有些唏嘘。

她开口问道:“九十二号是什么人?”

江德量正要招人去查九十二号的身份,侍立玉京公主身后的瘦削内侍已经说道:“黎州安抚司的王斗星,年十七,父母双亡。”

江德量神色吃惊,不由问道:“你是如何得知……”

内侍抬起头来,那张惨不忍睹的脸让他一个大男人都忍不住避开视线。

“我见过一次受试武生的名册。”

内侍暗哑的声音像是有谁拿着锉子往他起毛的声带上反复抛光一般,光是听上几句,江德量和在座其他人就已不由皱起眉头。

他难以想象,玉京公主是如何忍下这每日折磨的。

玉京公主身边卧龙藏虎,连一个小小内侍都能过目不忘,江德量心情颇为复杂。

另一边,秦秾华在脑海里搜索“王斗星”的信息。

她很确信上一世经历的历史长河中,王斗星这个名字没有出现过。

要不就是她死的太早,要不就是历史车轮滚到了她不知道的方向,但不管如何,这个叫王斗星的人让她想起故人,她会多几分关注。

秦秾华把两份答策都递给身后的陆雍和,说:“你说呢?”

“公主……”

李静容皱起眉头,对她让一个宫廷内侍评判学子答策的行为很是不满。

陆雍和面无波澜接过答策,快速浏览后,说:“九十号所作答策确实过于仰仗个人实力,但是否盲信,还尚不可知。九十二号答策虽诡谲恶毒,但孙子兵法就曾说过,兵者,诡道也。在许多时候,越是常人不会想出的计策,越能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一个阉人,知道什么孙子兵法!”一名白须飘飘的考官神色不屑。

秦秾华端起手旁的茶盏轻抿一口。

陆雍和朝老者投去冰冷目光,说:“孔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越是有羞耻之心的人,越说话慎重,既担心自己是井底之蛙,也害怕言而无信,而先生出言毫不犹豫,是自信学识和才能胜过圣人,还是缺乏基础的羞耻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