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装满了快(第3/5页)

另外,比较烦的还有虚假流量。

“做数据”、“打call”,这些明面上的流量数据开始反过来裹挟相关者,然后劣币驱逐良币,不愿意同流合污者被甩在后面,内卷以后,现如今的假数据膨胀率简直惊人。

束青:“卓颜那边跟人一起清理了一批虚假流量,那一段时间,数据方便的反馈就弱化了许多。”

她刚好也趁机与前后的时间段进行对比,使得自己这份报告里的内容更加真实。

从阮渔出道到第一次穿越,这个阶段里对阮渔的一些关注度是不太够的,束青丢失了不少数据,就算找技术人员去爬网络资料,困难度也挺高的。

她要求得太细碎了,互联网也太大了,数据量过于庞大,不啻于大海寻针。

最关键的是,时间已经过去了,想探索阮渔那时在线下的知名度、风向等,已经无法做到了。

所以束青还需要对这些作新的处理。

她当年毕业时候为了做数据处理,愁了三个多月,死活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最后好不容易毕了业,闭着眼跟自己说就这样了凑合过吧还能不要毕业证书咋的?

虽然那个时候她同学都笑骂学神装逼,不给他们这些学渣活下去的勇气,束青的毕业论文写得极为漂亮。

但她不满意。

就像是这一次,束青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来论证一个自己突如其来的灵感假设。

她成功了,所以现在,束青站在了这个报告会上。

安静的氛围里,她侃侃而谈,讲述着自己这篇论文的所有信息。

最后,她回到了一开始给出的那张图片上。

在针对穿越契机的研究中,最容易被关注的是阮渔粉丝量的增长,从二十万到一百万、三百万,再到一千万、五千万,他们试图研究这个数据与她穿越的关系,最后发现太乱了,结合得一点都不紧密,导出后的p值显示不相关。

束青也跟着做过这个,不过这一次,她没将粉丝量算进去。而是以剔除后的真正粉丝数,结合网络上对阮渔的舆论,尝试千百次,最后才定下了这一部分的赋值。

又寻找到了网络与线下的合理权重,分别作了对比更改。

“每一个瓶子,是每一次穿越。里面的内容物,是我赋值以后的总和。可以看出,每一瓶的总和是接近的。”

折小霜和陈一他们组曾经提到过,系统的到来并不单纯,尽管这只系统很蠢,但背后可能存在着很强烈的阴谋。

那个时候,有人说,系统可能是来银尾星通过阮渔收集信仰的。

很早之前有神话传说,里面的神仙鬼怪是需要被人供奉的,得到的信仰越多,自己的实力也就越强,然后就可以庇佑自己的信奉者,再循环往复。

皇帝们还流行给一些神仙封官,送这些神仙来自君权的肯定,定为国教,盖庙立祠允许祭祀。

民间还有野祀,五通神等孤魂野鬼,这些不被官方认可的鬼怪,得到了百姓的信奉后仍然可以获得力量。

神话不可考据,现在大家都是唯物主义者,知道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但,宇宙的尽头又是什么呢?

毅力、意志力,这些精神情感在很多时候,对人类的行为是有催化作用的。这可以从科学角度解释,也不妨碍大家从神学角度来理解。

如果情感可以转化成为能量,系统要的就是这些呢?

对于系统的不信任,令基地在半信半疑下艰难地开展着研究。摸不清楚外星生物的目的,他们真的很难确信这就是一次单纯的“顶流任务”。

因此,阮渔被穿越后,有少数人松了口气,认为系统正在逐渐显露它的真正目的。

但他们很疑惑,因为他们没有找到系统能够得到的好处是什么。

有物有则、事出有因,人的行为是有原因的,想要钱、美丽、物品,或者单纯为了快乐、良心、看不惯、我乐意……无法否认的是,后面这类虚无缥缈的情感,也是这个“因”。

系统要得到什么呢?

穿越能给它带去什么?

基地的这群知情者们,困在这个迷雾里很久很久了。

他们更复杂,想得深远,担负着最深沉的责任和秘密,就不允许他们单纯。

他们是要以最深的恶意去揣测系统的,在阮渔不知情的地方,他们做了很多很多的准备。

万幸,这些备用方案依旧封存着,也许永远没有被开启的一天。

束青:“星河是幕后黑手的话,那它借助的能量,或者判定的可穿越时机,就是这个瓶子什么时候会满。”

所以,不是以固定的时间为间隔,而是以被她数字化的“瓶子大小”为衡量标准。

有人举手,提出了自己的异议:“星河按照它那里的时间长度确定穿越时机,这也是很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