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小坑一笔(第2/3页)

听他这么一说,大家放心了。闲暇之余,有人好奇起来,主家要想吃每天都有,怎么会突然又急着要?

朱小哥说:“这不是没办法吗?那位赵老爷喜欢吃,昨天一大早就巴巴让人送了一盒茶叶过来,我们少爷得回礼不是,所以就叫送一些玉融丸过去。”

“哪位赵老爷啊?可是城北的赵举人?”

“不是那位,大家也应该认识他才对,是赵宽赵老爷,就是诨号赵码头的那位。”

“原来是他啊。”

大家顿时明白了,赵码头的大名大家都听说过,听说别府的老百姓对他很是推崇。只是对于漳州府百姓来说,他们对赵宽的印象除了有钱就没别的了。

“他怎么来了?难不成他也想来咱们漳州府造码头?”有一位大叔满眼期待,那些有码头的州府什么样他可是见识过的。

“想得美,咱们漳州穷乡僻壤的,他能来这儿建码头?”旁边一位大爷开始泼冷水。

“咱们这儿不是有玉融丸了吗?”大叔不太服气了。

“玉融丸卖给商人是什么价你也不是没听说过,值得大老远来这儿建个码头卖?”正因为卖给老百姓的价钱太良心了,他们才会争着来买。一想到卖给外地商人的价钱,他们心中就会升起一股暗爽。

“谁知道呢?”大叔还是觉得有可能,但他也不愿和个老头儿争,就主动移开话题,“反正不管他建不建码头,新鲜的玉融丸他总是吃到了。也不知道是什么茶叶,这一大锅玉融丸要是卖给外面的人可不便宜。”

“总不能是母树大红袍。这些行商的可真会做生意,一点茶叶就骗走了一锅玉融丸。”大爷愤愤不平地说道,至于朱小哥说的这茶叶挺贵的话,他根本就没听进去。

等两锅玉融丸卖完后,外面已是太阳高照了。这些买东西的人回去晚了旁人总是要多问一句的,不久之后,大半个漳州府的人都知道了,那位赵码头用一盒茶叶就换了一大锅玉融丸。大家言辞之间都是羡慕嫉妒恨,这么一大锅用冰镇着,得吃多久啊!

消息传到赵宽耳朵里时,他阴沉着脸砸了一个汝窑的兰花杯,让这几百两一套的茶杯立刻就不值什么钱了。

他之所以会把金瓜贡送过去,为的就是留一个把柄,顺便还能试探一下这位楚提学,看看他是否如传说中那般清正廉洁。结果呢,把柄没留下,反而让全城都听说了他用茶叶换玉融丸的事情。如今外面都在说他以财势压人,强买强卖。赵宽听后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他几百两一两的金瓜贡,就换来这么一篓玉融丸,偏那些人言辞之中还透露出一种他赚到了的感觉。

……

张文海坐在桌旁和楚辞学外面人的话,学完一句就捧腹大笑一声,表情极其浮夸。

“得了,不过是小小坑了他一次就高兴成这样,想想他是怎么给我们下套的。”楚辞不得不给他泼点凉水,让他收敛一些。

张文海不管那么多,他说:“他下套归他下套,反正我现在很高兴。他那个老狐狸,没想到自己也会被人坑吧,我一想到他的表情,就止不住想笑,哈哈哈……”

“既然这么高兴,那明天回复他的时候,你就一个人去吧。”楚辞语带威胁,眼神不善地看着张文海。

张文海立刻消声,讨好道:“别啊楚兄,你也知道我笨嘴拙舌的,哪里是那老狐狸的对手。咱们还是一起去吧。”

楚辞哼笑一声,不继续为难他,而是问起了茶叶的去向。他是不会要这东西的,但送上来的经费不要白不要,所以他就让张文海将茶叶拿去卖了,换的钱刚好可以用来资助漳州府的贫困学子们,楚辞最近正在写一个关于“助学金”的计划。张文海表示安排妥当后,楚辞点头表示满意,随后他掏出两张纸递给张文海。

张文海展开一看,眼睛啪的一声就亮了。他说道:“楚兄,你还真找到办法对付他了?”

“哪有什么办法,只不过是据理力争罢了。”楚辞苦笑一声,便是他找出合约里的漏洞又怎样,那些人还不是会按照上面的约定来看。

“纵使不成也要尽力而为不是,再不然,就让他闹到知府衙门去告状呗。”张文海说的底气十足,但还是忍不住地打听,“楚兄,你说说这赵宽到底是怎么样一个人?还有啊,他真的只是一介商人吗?”

楚辞被他问得一愣,赵宽真的只是一介商人吗?他想起当初那个驿氶透露的关于赵宽的事,说他本来是一个孤儿,而后出去闯荡多年,等衣锦还乡之时再回来报答乡亲们,这中间他是怎么奋斗的却无人知晓。

“你是不是发现了什么?”

张文海摇摇头:“我就是觉得他不太像一个商人。你看我爹,行商二三十年了,面对官府的人时,仍然是一副谨小慎微的样子,无论多大官都差不多。你看那赵宽,他就不会这样,反而我还觉得他似乎根本看不起官员们。我之前和他应酬时,但凡提起官员,他就会露出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你说,他是不是被哪个当官的坑害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