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月考上的巧合(第2/3页)

可是寒食节,自然是吃寒食的,没有一户人家会去动灶火,就算是皇帝老子,今天也得吃冷的。

寇家的马车一直都在外面,那车夫在这里有亲戚,吃过饭后又过来了。

楚辞和楚小远走坐上马车,回了县学。

四月初五日,月考。

为了最大程度地防止学生们作弊,所以他们的月考并不是在自己教室里进行的。而是甲乙丙三个班掺和在一起,坐在先贤馆的大厅里,之前就有人将里面堆积的桌子一字排开了,然后让甲乙丙三个班的学生依次坐下。

楚辞后面坐的是一个甲班的学生,前面是一个乙班的学生。乙班的那个学生回头笑了笑后便不再做声,甲班的那个楚辞不是很熟悉,想来应该是后面升上来的。

他效仿前者朝后面那个学生笑了笑,本不欲和他说话,谁知道那个学生一脸惊喜地说道:“楚兄,在下乃常河镇徐建,久仰楚兄大名,今日得以和楚兄坐在一处考试,真是三生有幸呐。”

楚辞觉得“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他对这个人面相有些不喜,尖嘴猴腮的狡诈样,于是心里想,这个人莫不是想要抄他的?便淡淡地寒暄了两句回过头去。

钟响三声之后,教员们过来发卷子,卷子上面一共三道题目,两道四书题,一道五经题。因为学子们治的本经并不想同,所以这里有五道题目,只需将自己的本经题勾出来,其他四道不用理会。

楚辞看到第一题的时候,心里咯噔了一下,因为这个题目,正是他们前天晚上所做过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他忍不住举目四望,却发现那夜的人都十分惊讶的看来看去。张文海这个出题人也不例外,他瞪着题目,张大了嘴巴,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之后便是狂喜,没想到他只翻了一次范文书,就能够猜中这个题目,实在是太不可思议!

其实想来也很好理解,因为前一天正是清明节,清明节本就是祭祀先人的日子,和题中的“慎终追远”确实也是有关系的,想一个应时应景的题目,也没有什么不对。

既然是做过的题目,那么就不用再担心什么了,楚辞越过第一题,去看第二题。第二题是中庸上面的一句话,“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说的大概是君子安分守己,不做当前所处地位不该做的事。

看完了题目,楚辞在心里想了一会,大概有了底,他磨墨铺纸,在下面写了一句:“既来之,则安之。”此为破题之句,既然已经做了,便要安下心来好好做事,和前面的题目寓意相合。

五经题他选了一道春秋题,“不以一眚掩大德”。意思说的是,不以一个人微小的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德。

这个题目比较灵活,楚辞静静地思考了一会,然后写下一句“人谁无过,过而改之,则当勉励”。

将三道题目全都破了后,楚辞开始在草稿纸上解题论述。他全身心都放在考试中,思绪似泉涌,下笔如有神,不到一个时辰,便做好了三篇文章。

仔细检查过后,他放下笔,长舒了一口气。

这时,他后面的那个人突然小声地说着什么,楚辞不想多听,遍往前坐了坐,离那个人更远一些。那个人也不敢太大声音,免得被台上的教员们发现,只好作罢。

楚辞拿出试卷,小心地将那三篇文章誊录在上面。眼下还有一些时间,他想着不能浪费,干脆再做一道题,为了避免试卷不小心被污损,楚辞便将它放在了桌子下方的脚架上,以白纸覆之。

他拿出另外的纸,开始思考上次许征布置给他的题目。

修修改改,涂涂抹抹写了一会,此时钟声突然敲响,已是交卷的时候了。楚辞还未开始收拾东西,后面的那个人早就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将自己的东西胡乱收拾好后,便往前冲了。

不知是何原因,他脚下突然一绊,身子歪歪斜斜地整个的向楚辞这边压下来。

楚辞反射性地一躲,终究免于“大汉压身”的狼狈,但桌上铺着的几张纸,却遭了劫难。那书生往桌上这一趴,把楚辞的墨盒也弄洒了,墨汁流了一桌子,瞬间就把纸给染黑了。

“楚兄!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那个人似乎也被这个发展弄得慌了手脚,连声向楚辞道歉。

上面的教员皱了皱眉,走了过来,问道:“有何事发生?”

“向教员,是我的错。学生昨天寒食节吃坏了肚子,一整个早上都是腹痛如绞的,此时好不容易考完了,便想着早点交卷回去如厕,只是我脚下无力,经过楚兄的位置时不小心摔了一跤,将他的墨盒打翻了,试卷也污损了,呜呜呜…请教员罚我。”

一个大男人苍白着脸大哭了起来,涕泪交加的样子,还是很能得到别人同情的。大家都想,这事终归是个意外,也怪不得旁人,故而这向教员看向楚辞,对他说:“此事乃是一场意外,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不妨说来听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