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买不到的原因

三月下旬。

温度稳定在十五度以上, 鹌鹑目前还是笼养,温度太低,只有中午太阳正好时才能放出去玩一两个小时,因为一直吃带灵气的食物, 身体强壮, 到现在陆续开始产蛋, 也只死了十几只。

死亡率算是很低了。

鹌鹑肉质相对没那么好吃, 主要是为了产蛋, 因此公鹌鹑在可以分辨后,只留下三只负责留种, 剩下的雇人处理了, 做成肉干, 成了猫猫狗狗的零食。

目前机器正在孵化鸽子、鸡、鸭。

同时水产各种鱼苗也到了投放的时候。

一号水塘扩大后总面积到了六亩左右, 目前主要养殖虾蟹,虾的品种除了小龙虾还多了青虾、小米虾。

小米虾是一只只个头只有两三厘米且体型纤细的虾,这种虾油炸之后特别好吃, 不需要去虾线等处理, 炸好了一口吞,嘎嘣脆。

就是虾苗蟹苗需要的温度是十八度以上,得过些天整体温度再高一点才能放苗。

二号、三号水塘就养各种淡水鱼。

已经有一部分淡水鱼开始繁衍,比如鲫鱼, 但更多鱼需要两三年的生长才能繁衍, 因此想要水塘有足够数量的鱼提供消耗,必须补充新的鱼苗。

根据上中下层不同水位的鱼, 每亩水塘大概能投放一千二到一千五左右,二号三号水塘加起来超过十亩,考虑到中途会进行一定的鱼苗补充, 总投放量控制在一万尾左右。

鱼苗投放比较容易,下了订单,合作过的卖鱼老板直接送上门。

同样简单的还有买猪。

两头乌这个品种的猪肉质非常好,过年时姜蘅已经体会过一次,成年版猪肉,光是五花肉这一块,就比市面上的五花肉要好看得多,七层是基础,肥瘦相间,口感无敌。

因此这一次姜蘅依旧选择他家。

年前就提前跟之前的老板下了订单,要的二十三头小猪公公,还有五头母猪、两头公猪用作种猪。

一共三十头猪,养猪老板送过来时看见和去年截然不同的农场,以及养殖区,整个人都惊呆了:“我的老天,你这进步也太快了吧?!”

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那个时候过来,姜蘅这里还是个小小的家庭小作坊样子,建造的猪舍最多养十几头成年猪,现在……养个两三百头还绰绰有余!

不只是这个农场,整个村子都不一样了。

水泥路扩宽了许多,上一次过来,一路都没碰上车子,这一次光是跟他面对面错过的就超过五辆车。

村子里的路全都硬化成了水泥路,甚至房子都变好看了,款式还是那个款式,整体却截然不同。

尤其村里来来往往都是人,看着还不是本地的,不少角落都停着车子。

最关键的是他居然在村子里看见跟城里一样的摊位!

这会儿大中午,排队的人还不少。

恍惚得他都以为进了城,但一看建筑物和周围环境,又没有,总之违和感很重,同时又很让人羡慕。

发展这么热闹的村子,咋就不是他们村呢。

姜蘅露齿一笑:“一不小心火了,就将设备升级了一下。”

养猪老板不关注网络,不清楚,此时听说是在网上火了,顿时了然,还特意拿出手机:“那我能跟你合个影不?拿去当宣传,到时候跟人说你是在我家买的猪肉。”

姜蘅笑道:“当然可以,不过只能如实说,不能夸大宣传呀。”

“不会不会,咱实诚着!”养猪老板连连摆手,腼腆的拿出手机合照一下,随后说:“那我也给你打个折,后面的尾款打九折。”

姜蘅忙说:“就拍个照,打折太占便宜了。”

她还是如实给了。

本来这种小猪仔价格就不算贵,哪怕其中有几只是姜蘅精挑出来的种猪,总价也不到四万,对于她现在的存款,没必要去占这个便宜。

——

猪猪入场,两只公猪分开养在原先的猪圈里,活动空间很宽敞,剩下的28只猪养在新的养殖场里,每天有机械臂定时定量投喂,还额外有羊奶加餐,精神头非常不错,搬新家后一点没瘦,还迅速长胖了。

而此时,期待已久的生菜、菠菜、小白菜、樱桃萝卜这些都已经稳定成熟的蔬菜都上架了一个礼拜!

光是采收工人每天固定需要的人数就超过二十人、此外还有专门的打包组。

每天光是来来去去干活的人,就有五十人左右。

好在这些人不用姜蘅来管理了。

巫慧英介绍的管理人才来了。

跟猪公公前后脚到,名叫童云清,是个高材生,之前出国读书,后来留在那边,是曾经的华尔街狼之一。

听见这么中二的称呼,童云清当即恼羞成怒将巫慧英按着打了一顿。

她们俩是高中同学,不过后来经历各有千秋,一个扎根农村,一个出国后在国外厮杀,后者今年二十八岁,之前有过一阵非常风光的日子,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