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吃肉啦!(第2/6页)

剩下的八只猪公公又幸福了。

拥有吃不完的米糠。

接下来暂时没什么别的收获,也就等到十二月份天气彻底冷了,将三个水塘都清一遍,到时候会有大批量的水产上市。

除此之外就是各种支出了。

果树的尾款,姜蘅打过去了,村里铺路的钱也给了,好在虽然现在收获不多,但菠菜、生菜也能回点血,勉强还剩一百万,其中六十万左右还要留给滴灌系统。

她准备将耕种面积和小半个山地都铺上智能滴灌系统。

要是之前小面积的种植,请几个人按需浇水施肥就好了,但明年她打算将这边能开发的尽可能都开发,需要浇水的面积也很大,光是靠人力还是很困难的。

唯一的不太好就是安装滴灌系统后,使用旋耕机时有那么一些不方便。

好在姜蘅现在对操作这个十分拿手,避开这些位置没问题。

十月中旬,最后一茬西瓜也成熟了,收获了八百多颗,一部分放网店售卖,一部分卖给了食鼎天和万建羽那边,这一批西瓜差不多赚了十五万,加上最近这些天蔬菜的日常售卖,一共二十多万,刚好请人来将一直空着的道路修成水泥路。

同时姜蘅开着旋耕机将这十亩地耕了一遍,买了葡萄苗回来种植。

葡萄苗在这边适应得很好,种下去的当晚,她就全部给沐浴了一遍灵雨,化作雨雾包裹在整株葡萄苗上,第二天明显就能看见葡萄苗精神了许多。

不过冬天还是要进行防冻措施。

他们这有山,相对而言温度稍微温和一点,热的时候没热那么厉害,冷的时候没冷得那么可怕,本身又是中部地区,根据往年的气温显示,过冬时今年种植的果树,用麦秆保护一下根系温度就没问题了。

忙完这一茬,水泥路也都铺好了,接下来便是滴灌系统的安装了。

这个安装跟监控用时差不多,姜蘅照旧在村子里给提前定了位置,这一次就比之前要艰难得多,村子里源源不断的客人让本就不多的民宿一直处于爆满的地步。

好在也因此,村子里的人真的是陆续都回来了,姜蘅需要的住宿房子够用。

而这些在外打工的人提前回来,基本都是装修自家、申请各种证件开民宿,手艺好的开餐馆,手艺不好的开小卖部、卖一些成本不高的小吃等等,让整个村子都处于一种生机勃勃的忙碌中,这种生机不是户外环境的生机,而是村子里人的生机。

所有人,哪怕杵着拐杖的老人,都匆匆忙忙。

事情多啊!

家里有客人了,要带人去自己地里摘菜回去做;有客人想吃农村正宗的土鸡土鸭,姜蘅那边没了,他们这便宜款的还有,虽然比不上她家的,但滋味也不错。

游客们还是很容易尝出差别的。

尤其他们平时吃的都是冻鸡、饲料鸡,现在吃姜家村的这些土鸡,对比就很明显。

一时间这里的食材口碑竟然也传出去了。

村里养鸡棚鸭棚都多了好几个。

村民直接在地里盖个简陋的小房子,围一两亩地,半大的小鸡仔放进去散养,都不用怎么喂食,也能长得很精神,看得游客们又是姨母笑又是口水直流。

说起小鸡仔,展红用孵蛋器孵化的小鸡在十月中旬就陆续破壳,随后紧急孵化第二批,十一月上旬也破壳。

小鸡仔原本预计要养最少二十天,体格才能勉强在成年鸡群里活动,不至于被它们踩死。

但姜蘅发现这些由自家母鸡下蛋孵化出来的小鸡仔体格和长肉速度,比原本的鸡要好不少。

不提先天就很精神,破壳率也超过了机器描述的90%破壳率,到达了93%,要知道这种设备显示的破壳率,买回家后是达不到的。

因此只能说鸡蛋本身质量就很好。

破壳后的小鸡仔就更好了,吃嘛嘛香,四五十只小家伙,一个劲啄啊啄,十来天就长得半大了,养到十五天,那个头就很不错了,比得过之前快一个月大的。

展红便提议可以放鸡群里试一下,先放了十只,适应得很好。

也可能跟姜蘅提前将两只没绝育的小公鸡教训一顿有关,鸡窝都没发生矛盾。

于是第二天又放了二十只。

第三天全部放进去。

这么放了两批进去,原本凋零的鸡群瞬间显得热闹了。

之后就暂时没有孵蛋,天气冷了,第二批孵化的小鸡仔因此还死了好几只,再孵下去,饲养起来更麻烦。

而四十多只母鸭,也在十月下旬陆续开始产蛋。

前一批个头相对小一点的鸭蛋,姜蘅都留下来,攒个四五天,就开始自己腌蛋,全靠网上的教程,还得是大数据时代,一搜什么都有。

根据步骤先将鸭蛋洗干净,这一点对她来说就格外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