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琐事、开工(第4/6页)
还有不少加好友请求。
姜芃:有种自己忽然火了的感觉。
终于半个小时后,姜蘅放出去的库存全部销售一空,只能跟后来的人说一声抱歉,还想要可以现场下单,便将收到的钱和具体的订单信息一起发过去。
鱼很多,因此今天的订单量也第一次超过了二十个。
没有生菜占位置,姜芃估算着自家三轮车的容量接了二十一单,总收益——蘑菇九千五、小龙虾五十一斤,打九折一共是1575元,鱼有一百斤,打折后4500元,黄鳝搞到了二十三条,打折后是1800元。
其他的……都没了。
生菜距离采收还需要一个礼拜左右。
菠菜在昨天最后一批卖完了,已经补种结束,就等着成长。
因此她一口气给姜蘅转了——17375元。
收到钱,以及订单,姜蘅确定后,在自己这边的账本上也做个记录。
从这个月开始,姜芃也是一月一结算,她已经确定了要跟着姜蘅干,但三轮车没买,依旧从人家那里租,一个月三百元,自家这个堂妹已经承包了两千多亩地,以后需要运货的量肯定越来越多,三轮车根本不够看,现在买了,以后也是浪费。
她还是想搞辆车,正在纠结是自己赚钱攒,还是先让爸妈资助一下,但马上下一批黄瓜也要开始收获,生菜也再过一个礼拜又能收获,两者加起来,三轮车装不下。
她已经在倾向找爸妈帮忙了。
反正她死活抱住姜蘅这个大腿。
周芸暂时失去了收菜的工作,但没闲着,要帮忙在这边打包,等陈师傅带人来,人数变多,她要每天给陈阿英打下手帮忙做饭,收入变成了一百五一天,陈阿英主厨是两百一天。
现在姜蘅只需要将订单信息转交给周芸就行。
忙完这些,陈阿英也将羊奶送进来:“我先回去做饭了啊。”
“嗯嗯,大伯娘你去忙吧,养殖区那边我看着。”姜蘅挥挥手。
*
陈阿英笑了笑,拿过一旁窗子上挂着的大塑料袋,里面有姜蘅准备的蘑菇,跟沈丽一起回去了。
陈师傅他们明天才来,但今天她也要做饭,因为姜国夏带着村里五个村民要将她承包范围里的一些树木都砍了,虽然都是耕地,但自然而然也会生长一些树,尤其这些年地没人种,耕地上树越来越多了。
一些正经的大树就不去动,比如当初挂姜成地笼的那棵树。
那明显就是飞鸟把种子带过来自己生根发芽、树龄很短的,能砍的能挖的全部处理了,这样整体耕地依旧高低不平,至少不至于走几步就冒出一个拦路树。
这个活来得突如其来,本来签了合同,大部分人都忙着赶回去继续上班。
留在家里的的人不多。
全村找了才找到这么五个,要么刚好休息,要么空档期没找到活干,还有一个是姜志朋,处理家畜粪便可以交给媳妇和儿子,这种工资高的活,他肯定第一个报名。
一天两百呢,能干一天是一天。
要是不包饭,就是220一天。
姜国夏负责这件事,因此是260元一天。
姜蘅给了两种选择,五个人里只有两个选择包饭。
陈阿英觉得挺好的,还给她省事了。
而且还能多拿二十块钱。
这种好事,好得她都想打电话将自家男人叫回来了,但他自己不干,觉得这样回去有点逼着侄女给他工作似的,再说他在这干得挺好的,工地虽然累,但一天三百,趁着能干,当然得多存点,总不能以后都靠女儿和侄女吧?
行吧行吧,陈阿英也无所谓,她忙着呢。
听说明天陈师傅带人过来,这回一共七个人,加上姜国夏、她自己,吃饭的人都超过十人了,周芸要过来打下手才行。
这般想着,陈阿英心里又不住的感叹。
谁能想到她这侄女变得如此有出息呢?!
还得多读书,出去一趟,种地都种得这么好。
至于别的,陈阿英是一点不怀疑。
电视上不是有各种农业经济节目吗?她经常看的,什么高科技种地、什么博士生承包一片地做大棚培养,不都是读书人才能搞起来的玩意吗?
姜蘅可是整个村读书最好的,考上了名牌大学,那肯定学到了外面的厉害方法,回来回馈家乡的。
心里想着,陈阿英手上也不停,将其他菜都备好时,锅里闷了许久的土豆蘑菇烧鸡也好了。
这种做法本来就香,更别说加了蘑菇,直接香飘十里。
再来一份炒青菜、一份五花腊肉炒香干、紫菜鸡蛋瘦肉汤。
三菜一汤,但分量都很足。
全部做好,刚好临近十二点,姜国夏带着两个人一起过来。
看见桌上的菜,都愣了一下:“这么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