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跨海行(4)(第2/6页)

当时没什么,好像事情过去了。

但去年淮南又忽然大旱,复又引起骚动,尤其是御史台中丞殷天奇主动辞官去位,新补上来的少丞白金刚远不如中丞窦立德稳妥,以至于一口气弹劾了多达七位大头领、十一位头领,外加二十九位出任郡守、县令、朝堂堂司的舵主,称他们救灾不力,然后引发了群体震动,以至于数十名大小头领主动寻到南衙,要求提前召开大会,复议考成法并反过来弹劾白金刚。

而这一次,失利的是这位号称“小白帝”的著名清官,刚正不阿如他,以过度弹劾、履职低下的罪责,拔掉了刚刚升上来的大头领身份,被贬斥到了原江都、现在的扬州郡为太守。

走的时候,半城相送,骇的那十几位之前被弹劾的头领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少人吓得年底自己请辞了。

其实这事情过去还没大半年,现在又匆匆聚集于年中开大会,竟然说是东夷大都督确定是死了,所以要打东夷……可是征东夷这事,这事不怕引发更大的乱子吗?

这才安生几年呀,就忘了大魏为啥而亡的吗?

到时候起大役怎么办?你张首席当年为啥造反?

“首席,我不想干了。”雨水淅沥,西苑杨柳林小白塔上,当朝首相陈斌气喘吁吁来到四楼,寻到正在擦拭敕龙碑的张行,语出坦荡。

“怎么说?”这几年似乎并没有半点衰老的张行回头看了眼已经有了不少白发的陈斌,并没有太吃惊。“又出什么事吗?”

“没有,就是太累了,力不从心,正好又要开大会,趁机换了省事。”陈斌寻到唯一一把椅子坐下来,幽幽以对。“至于说出什么事……其实仔细想想,这几年简直是海晏河清,就之前那些破事,当时觉得是大事,觉得处置的艰难,可事后一想,尤其是一看史书,跟其他朝代刚立的时候比划一下,咱们这简直就是盛世之典范……四五年了,也没死四五个龙头,更没杀几十个头领。”

张行点点头,却不置可否,只继续去擦其他石碑。

“但这几年还是各类琐事难对,以至于渐渐疲倦,心里也有些焦躁。”陈斌继续言道。“尤其是这几日殷龙头跟老谢分别过来,看他们气色,听他们说往江南巡修,去妖岛见闻,简直羡煞人!然后才忽然间恍惚起来,想起当年跟谢鸣鹤约定一起云游天下的。”

低头辨识敕龙碑上文字的张行终于失笑:“可是当年你跟谢鸣鹤约定一起云游天下,不是因为看到杨斌灭陈的威风、凶狠,晓得人生抱负就此无了,才起的心思吗?”

陈斌也尴尬笑了一下:“但这不是抱负成了吗?还远超当年想象……当年我想到最多也不过是辅佐陈主,励精图治,到了晚年在梦里北伐而定天下,何曾想过还有建国后署理四海?”

“老陈,咱们俩就不必说那些有的没的了。”张行终于站起身来,扔下抹布,负手走了过来。“我先问你,确实疲惫不堪了吗?”

“真干,总还能撑下去,但确实疲惫,此番请辞,不是作假。”陈斌站起身来,肃然以对。

“那好,我提两个条件。”张行来到对方跟前,不知道从哪里取了个新杯子,端起桌上冰镇酸梅汤给对方倒了一杯,然后递给对方。“其一,晚两年再走……最起码打完东夷人再走,于公,战后咱们彻底一统,内里稳固,再出什么大的人事变动不至于动摇局势;于私,你这几年说不得罪人,还是替我揽了不少怨气归于己身,有最后平东夷、妖岛,一统天下的首相功勋,将来离任了,无论谁继任,也不能轻易推翻你,指摘你什么。”

陈斌捧着杯子,略一思索便点头。

“其二,你要走,别的不管,得有两个人选摆好……一个是要在东南降人或者河北原来官军那些人里,挑一个顶大梁的,不然咱们建国功臣都在,内里要失衡的。”张行继续吩咐。“另一个就是想好首相继任是谁,不管是我自己有想法还是你觉得合适的,总得给他个支应,不能让他做个硬交接。”

听到这里,陈斌更是无话可说,连番颔首:“首席想的更妥当……只是首席既然这么说了,不知道这两个人选可有想法?”

“我自然有想法。”张行一边承认,一边竟然缓缓摇头。“但我要是说了,你不就不好提人选了吗?你先想,尤其是前一位,想好了告诉我,我自然会尽量配合你。”

陈斌再三点头:“其实第一个人选反而简单……谢鸣鹤正合适!他有威望、有功劳,南梁平定后又到了宗师,而且这几日我跟他交谈,看的出来,他既然在帮里干了这么多年,再出去游玩,说是游玩,其实也总是忍不住去观察风土人情,了解管理民生,算晓得民间疾苦了,不指望他继任首相什么的,但入南衙管理起一片事情来,总是可行的。”